第26章 南方统一,最后的敌人-第7/8页

加入书签
  对于王允的调度能力,秦霄还是放心的。

  毕竟是曾经官居司徒的人,掌管天下大事,别的或许不行,但在统筹调度方面必然是一把好手。

  秦霄想了想,又看向荀彧,开口道:“文若不妨也帮司徒大人出出力。”

  这是刻意给荀彧加担子。

  这几年来,荀彧的想法不知道有没有发生转变。

  但从行动上来看,多少有点游离于秦霄核心嫡系之外的意思。

  忠诚度方面,说高不高,说低不低,88点的忠诚度,按理来说,应该是可信的。

  但,想到“历史”上荀彧为汉室殉葬而亡的结局,秦霄心中总有一层阴影。

  秦霄能在短短两年之内彻底消化掉南方庞大的领土,和荀彧强大的内政管理能力分不开关系。

  秦霄可不希望,在最后统一天下,踢开汉献帝这个工具人的那一天,会和荀彧“分道扬镳”。

  让荀彧多参与一些自己的大事,也算是为这个目标增添一些筹码。

  荀彧沉默了几秒钟,起身拱手道:“遵从主公命令。”

  语气不悲不喜,听不出任何情绪变化,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秦霄有些头痛。

  但北伐大事在前,秦霄也不可能将心思都放在荀彧一个人身上。

  这个小会的时间比秦霄预期的还要长很多。

  足足讨论了一天一夜,才定下了北伐的大方案。

  当然,也仅仅只是大的方案。

  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各个军团的统帅自行和手下商议确定。

  只要不与大的计划违背,秦霄并不会干涉他们在具体战术层面上的选择。

  最终的方案其实并不复杂。

  以第一军为中军主力,从兖州进兵,直逼冀州。

  后者是曹操的老巢。

  在击败了袁绍之后,曹操顺理成章地接收了袁绍的大部分“遗产”,其中也包括这座袁绍经营了好几年的老巢冀州城。

  四路大军齐头并进,最终的目标,也是在冀州城下汇合,联合攻城。

  关中军从洛京进兵,经由河内,再转道向东。

  孙坚的则从徐州出兵,先攻打青州,再与中军主力汇合。

  最难的是马超的凉州军,他们需要从大散关外进入草原,一路穿越匈奴人的地盘,再从幽州杀进曹操的领地。

  这一路,要与羌胡、匈奴、鲜卑人接触,搞不好就得一路杀出来。

  但对于全部都是骑兵的凉州军来说,和这些异族的战斗,对他们来说只能算是热身。

  唯一缺乏的,就是可靠的补给。

  秦霄领地中的后勤能力虽然强悍,但却也无法保障在茫茫草原中也能维持一条安全的补给线。

  当大军深入草原一定距离之后,后方的支援就会断掉,只能靠他们自己随身携带的装备和粮草。

  要不是有兵粮丸这种“神器”在,马超也不会选择如此激进的策略。

  从茫茫草原出兵,若是不遇到战事,骑兵一路急速行军,速度其实是很恐怖的。

  说不定十来天的时间,就能从幽州杀出来,杀进曹操的大后方去。

  一颗兵粮丸就能维持一整天的消耗。

  即便再加上战马的需求,一个轻骑兵在基础的武器装备之外,最少也能带上足够吃一个月的兵粮丸。

  差不多一倍的容错空间,已经足够了。

  马超这一路略微有些风险,其它三路却都是堂堂正正之势打过去。

  四路共计百万大军,以曹操现在的力量,除非发生赤壁之战时那种五万人马打赢八十万大军的“奇迹”,否则这场战争的结局只有一种。

  快,虽然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但好处却也是有不少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曹操能够准备战争的时间更少了。

  曹操刚刚和袁绍打完一场漫长的大战,虽然大胜,自身损失却也不小,只剩下区区几万人。

  趁着曹操回过气来之前直接将其按死,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最省力的打法。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在于,在仓促出战的同时,军心、士气,以及最最重要的,后勤补给方面,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

  前两者倒是好说。

  有神秘基地和传国玉玺的加成,大军的忠诚度都是满值,所带来的就是极强的凝聚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