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91年春-第3/8页

加入书签
  要不然,也不会做出那么多的成就来。

  既然凉州已经打了下来,肯定是要安排人手过去的。

  本来,关中这边在能够管理政务方面的文官方面,还有不小的缺口。

  不过,随着这一批士子考核完成,人才已经反过来多了不少。

  几百人,留一部分在关中,剩下的派到凉州去,差不多刚刚好。

  主要是几个为首的人选。

  秦霄看向荀彧和戏志才,在两人之间犹豫了一阵,才开口道:“戏志才,我打算派你去凉州,任刺史,你可愿意?”

  秦霄给出的官职是“刺史”,而不是“凉州牧”。

  两个都是“州”一级的长官,且不分文武。

  但实际上,刺史的权利要比州牧小一些,前者受到的监管更多,没有那么大的自主权。

  当然,到了东汉末期,如果不在朝廷的直接掌控范围之内,那么刺史和州牧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区别。

  朝廷管不了的情况下,谁的兵多粮足,谁的话自然就更硬气。

  甚至一个郡守,都能打得他的顶头上司州牧一点脾气都没有。

  比如渤海太守袁绍和冀州牧韩馥。

  名义上后者是“上官”,但实际上,在冀州这块地盘内,袁绍的话可比韩馥管用得多。

  但,对于“朝廷”能够直接控制的地盘,不同的官职,那区别可就太大了。

  戏志才作为一个S级的文臣,别说治理一州,就算在位列三公九卿,能力方面肯定是够的。

  当一个刺史,不至于说用大炮打蚊子,但确实是稍微有些屈才了。

  当然,任何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任何一个朝代,自然有一套升迁的标准制度,不可能像先秦时期那样一个在野的“贤才”一上来就封侯拜相。

  总要经历一个任职——立功——升迁这样的过程。

  哪怕不能立功,也总得积累一番资历才是。

  一个刺史的起点,已经是非常高了。

  要不是现在秦霄手下很缺这种能够独当一面的文臣,也轮不到戏志才来“捡”这个便宜。

  凉州环境艰苦,但寒门出身的戏志才对此倒是没什么不满,当即道:“承蒙主公信任,志才必为主公管理好凉州!”

  顿了顿,戏志才又问道:“只是不知主公对凉州的要求,是练兵为主,还是后勤为主?又或者有其它安排?”

  管理一州之地,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要抓住一个重点。

  尤其是凉州这样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偏远边区”,能把一个方面发展好了都不容易,如果什么都想要,最后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戏志才能问出这个问题,就说明他已经摆清楚了自己的定位。

  “最重要的事就是养马。”

  秦霄毫不犹豫地说道:“河西走廊这片广袤的草场,乃是天然的养马场。将来征战中原,我需要一支精锐铁骑,这战马,就要落在凉州了。”

  三国时期的凉州大马,可谓是名气极大的优质战马。

  有句话叫“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比起先秦时期秦国的河西战马来说,凉州大马的负重能力和耐力更强,虽然在冲刺速度上略微弱了些,但却更加能适应重装骑兵的需求。

  当然,这个时代还有并州骑、幽州骑也可以和凉州铁骑相提并论。

  但有了凉州,就意味着秦霄有机会在将来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纵横天下。

  “养马,志才记住了。”

  戏志才思索片刻,继续提出要求:“主公,志才虽有几分才能,但仅凭在下一人,恐怕力有不逮。还需要主公派遣一批文武官员,此外,若是有擅长养马的牧人最好。如果没有的话,等志才到了凉州也可就地招募,只是可能会多花费一些时间……”

  “官员的事,你和商鞅交接,资料都在他那,要多少人你自己挑。至于养马牧人,我会给你调拨一批人,但你也得从当地招募一批。河西草场,会养马的牧人应该不会少。”

  秦霄对商鞅示意了一下,思索片刻,继续说道:“凉州周围异族不少,到时我给你留五万步卒、五万轻骑,这些兵力用于防守,应该是足够了。切记,不可主动挑衅,我们当下的战略重心还是在十三州之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