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印书坊

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彻元

  不过这明显是眼前用不上了,只能将就用雕版了,于是林彻将用拼音注释过的三百千还有自己编写的初级数学拿给王掌柜。

  “掌柜,这几本书你看看,需要多久能给我印出来。”

  王掌柜拿着书,翻看之后才觉得惊奇起来,“这些符号是用来注音的?”

  他打开的是一本三字经,翻开的第一页就是拼音的说明,说来也是好笑,本来拼音是给汉字注音的,但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每个拼音字母的读音,却不得不用汉字先给字母注音。

  王掌柜细细的将前十几页都反复翻看了好几遍,尝试着学习拼音的用法,口中还不时按着注音读出来,整整过了小半个时辰,才大致明白了用法。

  最后还试着拼读了几个字,觉察到其中蕴涵的意义,不由兴奋起来,也就不纠结这几本书和平常大不相同的排版模式。

  是的,为了适应标注拼音以及数学算式的写法,林彻采取的是他前世所习惯的书写方式,从左到右横写排版。

  “这个标点符号看似简单,却让断句变得清晰明了,就这两样创举,必当造福万世啊,敢问是哪位高人所作?真是惊世之才啊!”

  王掌柜多少也算是个文化人,一生中经他的手印制的各种书籍,不比一个进士所读的书少,因此赞叹不已。

  “这当然是阿郎自创的啊!”虎子一脸得意。

  林彻见虎子都说出口了,也就懒得解释,反正没人和他要专利费。

  这淡然的样子,反而让王掌柜认定了是林彻的的创举,心中感概万分。

  林彻回到自己关心的问题上,“王掌柜,最快多久能出书?”

  王掌柜又翻看了一下,想了想说,“这些符号需要让工匠熟悉一番,还有这个排版方式,都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在下估计差不多十天能把三字经印出来,后面其他书就能快多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林彻只能接受,心中稍微有点后悔,因为这些书籍在泉州已经印制了许多,只是没有预想到临安之行会用的上,因此并没有带来。

  “那行,估摸着转让协议应该签好了,这段时间里,书坊就先暂停别的刊印,先把我这些全力印出来。”

  转让事项林彻让许三和与店东在协商,之所以想把印书坊买下来,也是

  因为林彻为了尽快拿到新书。

  说曹操,曹操到,这话音刚落,许三和与满面笑容的店东便走进了印制房,看来价格让店东非常满意。

  许三和禀报道,“阿郎,合同签好了,只需再去衙门交个契税正式过户就成了。”

  没错,许三和说的是合同,这合同在华夏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了,在周代的时候合同形式就已经比较完备了。

  《周礼·.秋官·朝土·判书疏》中记载道,“云判,半分而合者,即质剂,傅别分友合同,两家各得其一者也。”

  在先秦时期,还没有发明纸张,文字都是刻在竹简或者木简上,而当时的一些契约,如借债的债券,就是在竹简或者木简上书写相关的文书,侧面刻上特殊的花纹作为记号,将竹简或者木简一剖为二,契约的双方各执一半作为证据。

  收债的时候,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两半要拿到一起,合二为一,“合而相同”,才算验明无误。

  到了后来,纸张发明了,人们订立契约不再用竹简、木简,而是用毛笔书写在纸张上,仍然是采用一式两份,并且沿袭早期的在竹简、木简上刻画记号的做法,将两张契纸并拢,骑缝上划上各自独有的记号,也有骑缝写上合同大吉或者在骑缝写上合体字合同字样,便于将来双方合对,以验证确属原件。

  唐宋时期,朝廷规定,凡是典当契约必须为合同契一式两份,骑缝做好记号或者盖章,当事双方各保留一份。

  像这种产业买卖转让的,还必须到衙门进行报备公正,缴纳规定的税赋之后,朝廷才会认可合同的合法性,并保护双方的合法利益。

  店东向林彻揖手致意,“林郎君,从这一刻开始,这间印书坊便是您的了,祝您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接着他在拍拍王掌柜的肩膀,“老王啊,你跟着老朽也几十年了,今后虽然不再是雇佣关系了,但咱们依然是朋友,往后有空来找我喝酒,哈哈,林郎君一看就是个大气的老板,以后你跟着他好好干,肯定不会亏待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