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当务之急-第2/4页

加入书签
        “其三,贼虏既获大胜,必挟胜而进,京师及边关诸镇防务,为重中之重,需重新商议,详细安排。”

        和以后的几代不同,此时虽然已经有了内阁,但是只是以备咨询而已,人员,职务皆尚无定制。

        尽管已经行票拟之事,但是这项权力还没有完形成制度。

        凭借着三杨的遗泽,内阁在朝中地位略有提升,但是依旧没有什么存在感,可算是有明一代,权势最低之时。

        自太祖罢中书省之后,六部尚书便是前朝实权最重之人,吏部为六部之首,尚书被称为大冢宰,是如今当之无愧的百官之首。

        因而王老大人一开口,就定下了今日议事的调子。

        调子定好了,才好开始商议。

        自然,王老大人提出的这三项当务之急,口气力度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条最为简单易行,乃是应有之意,所以王老大人提出的是详细的办法,没什么可讨论的。

        此事隶属兵部分管,此刻兵部事务皆由于谦做主,于是于侍郎起身道。

        “大冢宰所言甚是,下官出宫之后,便即刻传令各边镇收拢残军,即刻呈上详细军报,并将幸免于难的勋戚大臣护送回京。”

        接下来的第二条,就比较难办了。

        王老大人说得十分委婉,但是其实意思很简单,商量怎么把皇帝救出来。

        不过在场之人皆是老成谋国之辈,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的难度。

        若梁贵带来的军报属实,那么也先既然放一直扣押着的锦衣卫校尉袁彬来传话,就必然已经确认,自己到底抓住了什么人。

        换位思考,若是自己这方抓住了敌军主帅,而且还是御驾亲征的天子,那必定是严密看守,置于中军之内,严密防守。

        想要救人,肯定是难上加难!

        沉默了一会,翰林院学士陈循上前道:“太后娘娘,臣以为皇上既然遣人传讯,不妨暂且准之,先太祖,太宗皇帝威震漠北,瓦剌对我大明尚有惧意,或可遣使携金银玉帛前往,迎回陛下。”

        此话一出,再场大臣皆暗暗叹了口气。

        这话说出来,怕是陈循自己都未必相信!

        太祖,太宗威震漠北是不错,但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仁宗,宣宗继位之后,皆将精力放在了内政之上。虽然依旧对北虏有余威震慑,但早在先皇之时,边境便常有边患,只是不严重而已。

        至今上登基践祚之后,因天子幼弱,朝中大政以平缓为主,能不起边衅,便不起边衅,更是助长了虏贼的胆量。

        何况二十余年的时间,大明已经换了三代天子,瓦剌,鞑靼等部自然也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