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绝望和希望-第3/5页

加入书签
        不过当时吐蕃人绝大部分是信奉苯教,即所谓「好咒誓、谄鬼神」,还没有多少人出家为僧。

        松赞干布如此做派,算是彻底得罪了以苯教高层为主的苯教们。他们长时间统治着吐蕃民众,享受着高人一等的特权,岂能忍受自己的地位被挑屑?

        但松赞干布不愧为吐蕃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为有利于生产,繁荣经济,松赞干布从唐朝的均田制中得到启发,他结合当地的实际,施行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均田制。

        就是根据平民在吐蕃所处的重要地位,他下令,首先把王田和一部分国家财物(如牲畜)分给了贫苦的自由民。

        「开拓荒地,划分良田牧场」,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并制定了「绿册」,登记平民的户口和耕地面积,随土地而固定赋税。

        这也就是因地征税的一种,和摊丁入亩有着异曲同声之妙。

        这样的改革,极大地触动了老旧势力,特别是以苯教为代表的旧势力。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特权,煽动牧民反叛,就连象雄也成了他们的牺牲品。

        松赞干布不是没有想过彻底铲除苯教,但那根本就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就如中原的世家大族,他们传承千年,底蕴身后,下面又有一大群拥巩,就算是才雄势大的李世民也只能慢慢削弱,而不能尽全功。

        另外,在土地分配之法之外,松赞干布还曾将其推行于奴隶中,耕种王田的每户奴隶可按劳动力的多少分配一份土地,也立有专门的户籍册,并规定了所使用的土地及担负的租赋与劳役。

        畜牧业上,饲养的牲畜以牦牛、马、羊为主,亦杂有猪、狗等家畜。

        春、夏季逐水草而居,秋、冬季节有固定的草场。

        「牛羊蕃息,蹊径皆满,」吐蕃征收的「牛腿税」从侧面也反映了牧业发达的程度;农业上,此时已有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培育和引进了新品种,农作物以青稞、小麦、荞麦、豆类为主。

        在耕作技术上,

        一般采用「二牛抬扛」式的犁耕,农田相连,百姓以「高地蓄水为池,低地于河中引水灌溉……开辟阡陌」并「广开田亩,兴修水利,沟渠纵横。」

        这些比以前都大大地提高了吐蕃的民生形态,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在商业、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淬火和磨砺技术的掌握,冶金业水平的提高,为干戈风云、驰骋疆场的千军万马提供了足够的铠甲刀箭等。

        吐蕃商队的足迹,踏遍了中亚细亚各国,创造了高原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在兵制方面,松赞干布把地方权利与军事组织结合起来,把吐蕃全国分成四个如:伍如(中翼),辖以逻些为中心的雅鲁藏布江以北地区。

        约如(右翼),辖以雅隆河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

        叶如(左翼),辖雅鲁藏布江上游南北之地。

        拉如(后翼),辖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北之地。征服苏毗后又设一孙波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