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肝胆两昆仑-第8/9页

加入书签
    今天,在英国伦敦的英格兰银行,中央天井里,种着一棵在英国少见的中国桑树,英国人用这种独有的方式致敬那位名叫张咏的中国人。据说,张咏发行“交子”所用的纸张,就是用这种桑树叶制作的。

    ◆《霍光传》不可不读

    “巢由莫相笑,心不为轻肥。”

    张咏曾说自己出仕不是为了富贵,他的这种恬退淡泊的性情,深得蜀地百姓的爱戴。其言行被蜀人编录并刊印,广泛流传,其治蜀之功,宋人将之比作蜀汉名相诸葛亮。

    景德元年,辽军南下,饮马黄河。寇凖力挽狂澜,终于有了澶渊之盟。他自己因功,升为宰相,权倾朝野,成为众人仰慕的明星,大出风头。

    张咏评价道:“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总归是开卷有益,赵普公‘半部论语治天下’,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看来此话不虚。很快,王钦若把澶渊之盟说成是屈辱的城下之盟,寇凖和他的同僚,竟然无言以对,连句反驳的话都没有,只能听之任之,听天由命。

    却说,陕州府衙,寇、张二人,推杯换盏,不亦乐乎。

    经书一部传千古,秋月几回觅老聃?两人谈到在此留书五千言过函谷关的老子。

    张咏道:“老君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寇凖道:“不笑不足矣为道,这世间这么多的下士,老君已经做好了被千万人耻笑的准备。”

    张咏道:“道之所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寇凖笑道:“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走!喝酒去!”

    如此逗留两日,张咏请辞。

    十里长亭,寇凖端起践行酒,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临行,凖有一言,所谓‘知我者稀,则我者贵’,复之兄,何以教凖?”

    张咏想了想,低声道:“《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凖点头,二人洒泪而别。

    寇凖回到府衙,命人取《汉书?霍光传》来读。读了数日,读到“光不学无术,谋于大理”时,寇凖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原来,张复之是说我不学无术啊。”

    霍光是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西汉的能臣和权臣。汉昭帝去世,霍光拥护并废立昌邑王刘贺,拥立汉宣帝即位,掌权摄政,权倾朝野,女儿为汉宣帝第二任皇后。因读书太少,霍光难免不明事理,最终失去了皇帝的信任。霍光死后,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首位,却给子孙留下抄家灭族的后果。两年后,“全族坐罪处死”。

    张咏提醒寇凖,要引以为戒,在为仕途奋斗的同时,不要忘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宦海漂流,一生功勋卓著,何人不想练就凌波微步,求得仕途顺风顺水,善始善终。铁打的寺庙,流水的僧,同样的道理,铁打的相位,流水的宰相。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寇凖始终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知道自己多年来奔波劳碌于政事,荒废读书。感于张咏的善意提醒,寇凖致书感谢。

    《陋室铭》云:“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寇凖深有同感,他决心向开国名相赵普学习,钻研《论语》。闲来无事,正好“调素琴,阅金经。”

    却说,张咏这边离了陕州,非止一日,来到西京洛阳地界。早有军校在城门处等候,迎进留守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