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勤于政事,任用吕端、李沆、张齐贤、吕蒙正、曹彬等人打理政事,减免税赋,注意节俭,政绩有声有色。
公元998年正月初一,真宗赵恒宣布改元咸平。锡以蕃祉,永保咸平。咸平者,天下太平多福,兴旺发达之意也!
为增进君臣关系,以示皇恩浩荡,真宗又到宰相吕端府第,赐近臣岁节宴。皇上到宰相府请大臣们吃饭,自是遂成常例。
却说真宗大张旗鼓地号召天下读书人求取功名,在这朝廷当中,独有一人,岁数不大却想着辞官,归隐山野。
想当官的人,哪一个不是倒背四书,翻烂五经,板凳一坐十年冷。当官,除了实现自己拯救世界的梦想,最主要的是也能一生衣食无忧。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人首先追求的无非是混个肚子圆,赚个盆满钵满那只是其次。
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在此太平盛世,竟也有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却想着回到乡下吃糠咽菜的人。
当官的滋味如何,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最知道。咸平元年正月,四十八岁的监察御史韩见素陈乞致仕,不想再当官了,折子递到真宗的龙书案。
新皇登基,很多人都在想着如何升职加薪,韩见素却拒绝了人人羡慕的肥差,递了辞呈。世界这么大,我想去修炼。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韩见素觉得既然心向江湖,不在朝堂,不如早点辞官归隐,从此闲云野鹤,笑傲江湖。
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事,如果说,这个人已经七老八十了,年老体衰,为给年轻人让位子,腾地方,主动致仕,这也无可厚非。韩见素才刚四十八岁,没病没灾的,家里又没矿,就请求致仕,真宗还真有点想不通了,在体制里当个公务员不比田园生活来得快活?
真宗向众位辅臣询问原因:“见素齿发尚少,遽求致仕,何也?”
宰相吕端道:“见素性恬退,喜修炼。”好工作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韩见素这人本性淡泊自然,喜欢修仙问道,他这是知足而退。
真宗有点左右为难,参知政事李至道:“近代朝廷当中,躁进者多,知止者少,如果答应了他的请求,亦足以激劝那些薄俗之人。”
真宗点了点头,于是授韩见素刑部员外郎,准其致仕。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又有几人在乎山水之间也!妄谈什么“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贪嗔痴慢疑,财色名食睡,又有几人能抛开红尘的诱惑,修行办道,了生死,出三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韩见素,凤翔人,退居华山,潜心修道,年八十乃卒,史书未载,或羽化成仙矣。
好去天上辞将相,归来平地做神仙。好的人生,就是活出自我。
同样性孤高自好,勿趋荣利,以圯上老人黄石公,山中宰相陶弘景为榜样,隐居乡野,一生不仕的陕州隐士魏野,听闻韩见素大人辞官,要归隐华山,觉得终于找到一位好邻居,人生知己,情不自禁献上《寄赠华山致仕韩见素》诗一首:
尽垂华发恋金门,独乞悬车未五旬。清世一般为隐逸,碧霄两处应星辰。
绣衣脱下宁妨贵,锦帐眠来不称贫。象简岂同青竹杖,廌冠争胜白纶巾。
世间名系昌朝客,物外衔称太华人。醉指鰲头为别业,吟夸仙掌是比邻。
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与隐居杭州孤山梅妻鹤子的林逋齐名。
魏野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世代为农,自筑草堂於陕州东郊。对枕莲峰翠,当门瀑布流,妻闲栽药草,儿戏杂猿猴。魏野乐耕勤种,亲手植竹栽树,凿土引泉,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
大中祥符年间,辽国契丹皇帝派使臣到开封,向真宗求取《魏野诗集》的下半部,真宗这才听说魏野这位隐士。
真宗觉得魏野为朝廷增光添彩,长了脸面,就请魏野出来做官。魏野以“糜鹿之性,顿缨则狂,岂可瞻对殿墀”为由,拒绝做官。
真宗天禧三年,魏野卒,地方官上报朝廷,真宗下昭旌表,称他“陕州处士”,追赠为秘书省著作郎。他居住过的草堂也成为陕州八景之一,被誉为“草堂春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公元998年正月初一,真宗赵恒宣布改元咸平。锡以蕃祉,永保咸平。咸平者,天下太平多福,兴旺发达之意也!
为增进君臣关系,以示皇恩浩荡,真宗又到宰相吕端府第,赐近臣岁节宴。皇上到宰相府请大臣们吃饭,自是遂成常例。
却说真宗大张旗鼓地号召天下读书人求取功名,在这朝廷当中,独有一人,岁数不大却想着辞官,归隐山野。
想当官的人,哪一个不是倒背四书,翻烂五经,板凳一坐十年冷。当官,除了实现自己拯救世界的梦想,最主要的是也能一生衣食无忧。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人首先追求的无非是混个肚子圆,赚个盆满钵满那只是其次。
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在此太平盛世,竟也有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却想着回到乡下吃糠咽菜的人。
当官的滋味如何,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最知道。咸平元年正月,四十八岁的监察御史韩见素陈乞致仕,不想再当官了,折子递到真宗的龙书案。
新皇登基,很多人都在想着如何升职加薪,韩见素却拒绝了人人羡慕的肥差,递了辞呈。世界这么大,我想去修炼。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韩见素觉得既然心向江湖,不在朝堂,不如早点辞官归隐,从此闲云野鹤,笑傲江湖。
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事,如果说,这个人已经七老八十了,年老体衰,为给年轻人让位子,腾地方,主动致仕,这也无可厚非。韩见素才刚四十八岁,没病没灾的,家里又没矿,就请求致仕,真宗还真有点想不通了,在体制里当个公务员不比田园生活来得快活?
真宗向众位辅臣询问原因:“见素齿发尚少,遽求致仕,何也?”
宰相吕端道:“见素性恬退,喜修炼。”好工作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韩见素这人本性淡泊自然,喜欢修仙问道,他这是知足而退。
真宗有点左右为难,参知政事李至道:“近代朝廷当中,躁进者多,知止者少,如果答应了他的请求,亦足以激劝那些薄俗之人。”
真宗点了点头,于是授韩见素刑部员外郎,准其致仕。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又有几人在乎山水之间也!妄谈什么“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贪嗔痴慢疑,财色名食睡,又有几人能抛开红尘的诱惑,修行办道,了生死,出三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韩见素,凤翔人,退居华山,潜心修道,年八十乃卒,史书未载,或羽化成仙矣。
好去天上辞将相,归来平地做神仙。好的人生,就是活出自我。
同样性孤高自好,勿趋荣利,以圯上老人黄石公,山中宰相陶弘景为榜样,隐居乡野,一生不仕的陕州隐士魏野,听闻韩见素大人辞官,要归隐华山,觉得终于找到一位好邻居,人生知己,情不自禁献上《寄赠华山致仕韩见素》诗一首:
尽垂华发恋金门,独乞悬车未五旬。清世一般为隐逸,碧霄两处应星辰。
绣衣脱下宁妨贵,锦帐眠来不称贫。象简岂同青竹杖,廌冠争胜白纶巾。
世间名系昌朝客,物外衔称太华人。醉指鰲头为别业,吟夸仙掌是比邻。
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与隐居杭州孤山梅妻鹤子的林逋齐名。
魏野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世代为农,自筑草堂於陕州东郊。对枕莲峰翠,当门瀑布流,妻闲栽药草,儿戏杂猿猴。魏野乐耕勤种,亲手植竹栽树,凿土引泉,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
大中祥符年间,辽国契丹皇帝派使臣到开封,向真宗求取《魏野诗集》的下半部,真宗这才听说魏野这位隐士。
真宗觉得魏野为朝廷增光添彩,长了脸面,就请魏野出来做官。魏野以“糜鹿之性,顿缨则狂,岂可瞻对殿墀”为由,拒绝做官。
真宗天禧三年,魏野卒,地方官上报朝廷,真宗下昭旌表,称他“陕州处士”,追赠为秘书省著作郎。他居住过的草堂也成为陕州八景之一,被誉为“草堂春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