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机械化的春耕-第4/6页

加入书签
        “东家,要不我们也组织石油勘探?”毛光廷提着建议。

        “得不偿失啊,还是买吧,俄国人给我们的价格是美国人的一半,虽然是在拿枪械换,但也确实划算。”朱传文也说道,大庆是有油田的,但是开采难度太大,往后的风险也太大,弄不好还真算是影响国运了,还不如从俄国买,往后俄国人顾不上不卖了,再从美国人那里买,只要有钱,倒也不是大问题。

        “知道了,东家。”毛光廷没说什么,自己东家总是立意深远,现在来说原油价格不算太高,再用俄国人价格买也是的确划算的。

        “对了,之前跟你们提的那个方案觉得可行吗?”

        谷庵升、毛光廷、曲正乾、楚可求、聂士则这5人,有时候一定程度上还担任着朱传文智囊的作用,汉耀各个办事处从国外收集来的很多资料,都是他们在着手组织翻译,所以这个眼界也是逐渐变的开阔了起来,有时候提的建议也是很有可行性。

        朱传文说的方案其实是这么回事儿,基础学科研究所的开办的确也是受到了几个研究所负责人的赞同。在他们看来,汉耀研究人员的培养要从这些年轻人抓起来,最好形成如同工匠培养的一个可行的体系。这个可比工人的培养难多了,但好歹算是积跬步了。

        这些日子,鲜儿很忙,基础学科研究所的各项事宜已经开始,年轻教员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打算正儿八经的与世界接轨,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因为清国从来没有如此的重视过科学研究。

        科学课的教员忙起来了,卷起来了,这国学教员们就坐不住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好似被忽略了,见天的找翟敬仁,又厚着脸皮找到了鲜儿。

        国学教员如何安置,这个问题让朱传文着实犯了难,目前国学教员们参与进来能干什么呢?普及简体汉语?

        不是朱传文没想过这个事情,从汉耀第一所面粉厂开办,第一批工人扫盲,其实他就想把这个弄出来,但是细想之下又觉得不可行!

        为什么?

        简体汉语的在当时的普及是有着必然条件的。

        中国古代一直把书同文,车同轨当做是国家大一统的标志。就像简体汉语的出现,这是一个时代的划分,是新旧的划分,也是一个阶级伟大胜利的战果!

        反观如今的朱家,即使武装势力已经覆盖了整个黑省,有着说话的权利,但是在清廷,也只是二十三个省之一,虽然现在孤悬海外的一个被日本人占着,但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的。

        清廷有着二十三个省,但远远不止这些土地,还有着两个将军辖区(伊犁、乌苏里台)、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藏),以及蒙古各盟。

        单算二十三个省之一的黑省,有着朱传文汉耀的介入,粗略算起来也就一百五十多万人,和四万万人口的清廷比起来还真是渺小。

        这样一个省,想在清廷的眼皮子底下弄文字改革,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找拍吗?

        所以总的来说,虽然如今的繁体汉语对记忆还是有些要求,但是朱传文依旧没有动过出简体汉语的这个念头。不是说他不知道这个便利性,而是知道这不是如今的重点,没必要为了这个事儿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如今正是清廷即将奔溃的边缘,这时候跳出来,不就和南方正在闹腾的一样,让清廷转移内部矛盾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