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书生意气-第2/3页

加入书签
  “早做准备,方有备无患么!”杨牧云笑笑说道。他不想露出自己锦衣卫的身份。

  “如今朝廷的动向扑朔迷离,明春是否能依惯例开考,还很难说。”朱永缓缓摇了摇头说道。

  “二位公子,此话怎讲?”杨牧云脸上现出诧异之色。

  “因此次鞑子入寇,朝廷已有多人上书皇上,要求迁都以避鞑子兵锋,”王越情绪惊动起来,大声说道:“吏科给事中许梦言的奏表上说,大明的京都原在金陵,当年太宗皇帝为了征讨漠北,把燕京作为行在,现朝廷既然不再对漠北用兵,还当迁回金陵才是,还鼓吹什么金陵乃六朝旧都,王气所在,太祖陵寝之地,迁都乃顺天应人。”

  “所以啊,”朱永冲着杨牧云笑了一下,“杨公子若耐着性子再等一等,等皇上把都城迁回金陵,你就不必跑这么远了。”

  “迁回金陵还难说得很,”旁边桌子坐的一名士子说道:“户部主事梅远亭是四川人,他上了一道折子大讲蜀地形胜险要,请皇上把都城迁到成都,要真那样的话,我全大明的举子都要跋山涉水,去那天府之国应试了。”

  “真是岂有此理,”王越愤慨的说道:“鞑子的一次小小的入寇,就把一些朝廷大臣惊惧成这样,动辄迁都以避敌锋芒,当真恬不知耻,想当年,宋室南渡,弃半壁江山于胡虏,他们难道还想让那一幕重现我朝么......”越说越说激动。

  杨牧云心下却暗暗冷笑:“不过几个六七品的小官进言,济得甚事?满朝公卿大臣宦海沉浮几十年,一个个狡诈如狐,迁都这样动摇国本的大事怎能在皇上面前轻易表态,指使几条小鱼小虾出去探探皇上口风,以便再做计较。这些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就信以为真了,真真书生意气......”他年纪虽轻,但已位列朝堂,立场跟这些在野的书生们不一样,所以思绪也比他们更深沉一些。

  看着王越口沫横飞,一片慷慨激昂的样子,就像上前劝解一番,可是转念一想:“也罢,书生们能够忧国忧民,也是好事,不管皇上圣意如何,如能通过此事一扫朝野的颓废之气,也是大明一幸事了。”

  “杨公子,”王越一脸激动的转过来对他说道:“你自江南而来,一定对江南士林颇为熟悉,还请你联络江南来京赶考的举子,与我们一道上书朝廷,这迁都之议万不可行,否则国本动摇,我大明危矣!”

  “谨从王兄所请,”杨牧云一脸正色说道:“小弟一定不负所托。”

  ......

  杨牧云和莫氏兄弟从安记豆汁铺里出来,王越还在里面慷慨陈词。

  “公子,”莫不言回头看了一眼,向杨牧云问道:“那个姓王的书呆子难道说的是真的,就因为鞑子在京师城下转了一圈,那皇帝老儿便撒丫子准备往南边跑了?”

  “他可不是呆子,”杨牧云淡淡说道:“他如今后能够晋身官阶的话,一定会是个耿直干练之臣。”

  “公子,”莫不语也说道:“您真的会跟这些书生们一起去给那皇帝上书吗?”

  “啪”莫不言跳起来在弟弟脑袋上狠狠打了一个爆栗,“你猪脑子,公子本就是朝廷命官,直接去给皇上说便是了,犯得着跟这些白丁搅合在一起么?”他又瘦又小,奋力跳起也不过伸手打在弟弟的后脑之上,样子显得颇为滑稽。偏偏莫不言被哥哥这一喝,便噤若寒蝉,连还句嘴都不敢。

  杨牧云暗觉好笑,心说这兄弟二人真是一对活宝,有他们呆在自己身边,可有的热闹了。

  三人沿着安定门大街向南行走,一路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商铺里的叫卖声更是此起彼伏,商铺里的货物纷呈,琳琅满目,当真是繁华的很,莫氏兄弟只去过一些县城州府,哪里见过这样的繁华场面,因此见什么都觉得很稀罕,正走着,只见前面一阵纷乱,行人纷纷避在一边。

  杨牧云站定看去,只见纷乱发生在一家招牌为瑞福祥布行的铺子里,几名青衣大汉把店里上好的布匹统统扔到了街上。一个年约五十,身形枯瘦佝偻的老者在一旁苦苦哀求,这些汉子只是不理。一位与那老者年纪相仿的妇人在一旁哭哭啼啼,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女搀扶着她不住安慰,想是这老者的家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