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炼钢难题和应对-第2/3页

加入书签
  当然了,即便是重炮装载得并不多,现在大康的炼钢也才刚刚开始,如果你全部用高碳钢,十年能不能装备十艘四桅帆船都是一个问题。

  所以柳铭淇只能先选择用中碳钢。

  其实也没有那么讲究。

  人家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最开始做炮舰的时候,还用的是青铜和熟铁做大炮呢,照样是杀得敌人哭喊不停。

  现在柳铭淇已经用中碳钢了,已经是达到了十九世纪中期的标准,也就是1840标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

  不过现在柳铭淇和柳铭璟来这里,却不是为了大炮。

  又不是什么可以携带的迫击炮,那种几千几万斤的大炮根本不适合携带着去山林里面作战。

  他们是为了兵器而来。

  钢铁工坊里面当然是有锻造作坊的。

  柳铭淇让他们打造的便是更加高质量的兵器。

  用通俗一点的话就是百炼钢兵器。

  百炼钢是我们通俗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古代的炒钢锻制出来的精品钢,以炒铁为原料,以反复叠打和控制碳分为其工艺特征。

  不过还是那句话,我们古代的这些发明创造,很多都存在着巧合,并没有完整的方法和严格的步骤,也就是许多都没有可复制性,因此对我国文明的发展不可持续推动。

  你们知道我国最好的发明创造是什么?

  纸张和印刷。

  这些简单的可以复制的技术,就不断的发展了下来,从而形成了我国的文化不断的得以传承,然后积极的发展,从来没有断层。

  可惜的是,锻造百炼钢的技术却不是这样。

  因为没有更多科学的认知,所以即便自己知道了怎么做,也不能让更多的人学习,从而仿造制造出来。

  幸好现在他们有柳铭淇。

  柳铭淇就知道百炼钢是怎么做的。

  他甚至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大马士革钢的来龙去脉。

  在这里,某个秀才又要科普一番了。

  所谓的大马士革钢,原料根本就不是产自大马士革,那里也没有什么高质量的钢。

  大马士革钢是用了产自于巴铁的乌兹钢钢锭,然后他们的技艺高超的工匠,将之打造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大马士革钢刀。

  至于为什么十八世纪忽然大马士革钢刀就消失了呢?

  倒不是技术传承遭遇了毁灭,而是由于这种乌兹钢的矿山开采殆尽,其余的矿山出产的、哪怕是附近几十公里出产的铁矿,都没办法拥有它独特的微量元素。

  所以原材料枯竭之下,大马士革钢刀也就消失不见了。

  实际上我们中原王朝也有使用巴铁的这些原材料钢锭,我们把它称之为——镔铁。

  特别是宋代航运发达的时候,专门就有海务部门进口搜集镔铁,来为军官和有钱人制造高端刀剑兵器。

  只不过后来因为蒙古后裔占领了巴铁区域,禁止向中原出口钢锭,所以才断了来源。

  话题说回来。

  现在去找寻乌兹钢是不现实的。

  大康这么多年的海贸生意,肯定有乌兹钢来到大康,但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配备到军队中。

  嗯,也是废话。

  这种乌兹钢本来在产地就比较昂贵,运到大康来更贵,所以哪里可能制造出几十万把兵器出来?

  那是在做梦!

  但是没有乌兹钢,我知道怎么锻造中碳钢呀!

  而且柳铭淇也晓得为什么我国古代的那些兵器质量不好,原因就是在于我们兵器之中的硫、磷两种元素大大超标。

  这些元素超标就造成了兵器非常脆弱,容易折断,一遇到高质量的兵刃,那就要跪。

  这种状况在遇到外地的时候特别明显,比如说明朝中后期的倭寇乱东南时代。

  那时候倭寇的刀剑兵器都来自于东瀛,连假倭都买了东瀛的兵器,从而在兵器上大大的领先了我们的军士。

  你想想看,一遇到,一拼刀,啪的一下就被人家斩断了兵器,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因此那种几十个倭寇追着上千个明兵杀的情况,固然有明军军纪败坏的缘故在,但武器出现代差也是原因之一。

  戚爷爷在《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里面就埋怨了:“腰刀造法,铁要多炼,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近时匠役将刃打厚,不肯用工平磨,止用侧锉,将刃横出其芒,两下有肩,砍人不深,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此当辨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