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新的实验工坊-第3/3页

加入书签
  膛线顾名思义就是在炮管里面刻线,让炮弹飞出去的时候就能呈螺纹状飞行,增加飞行的速度和准心,也就是能打得更快更准。

  所以即便佛郎机炮属于后装炮,但因为没有膛线,所以只能算得上是滑膛炮。

  同时,想要做后装线膛炮,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

  其实一开始在十五世纪的时候,最开始欧洲使用的便是后膛炮。

  只不过因为当时的后膛炮楔子炮尾组件来封闭炮膛,或者使用子弹药发射筒,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弗朗基炮,导致了火药气体外泄,推动力不够,射程也很近,所以欧洲人很快就把炮尾封闭,把大炮铸造成一体,便成了横扫海域三百多年的前膛炮。

  至于后装线膛炮,那不仅仅是要解决用机床刻制膛线的问题,还要解决金属螺式炮闩、弹药筒等等技术难题。

  这些在那个时代完全是让人摸不着脑子的东西,那些原始的科学家们只能靠着一步一步称得上愚蠢的摸索,以此来慢慢前进。

  英国人花了整整一百多年,才最终解决了这些难题,创造出来了阿姆斯特朗炮,从此后装线膛炮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了,当时的阿姆斯特朗炮也有很多的缺点。

  比如价格昂贵,制造技术要求太高,导致了量产不足,大不列颠一度停止制造阿姆斯特朗炮,继续沿用古老而又可靠的前膛炮。

  直到十多年后的一八八零年,阿姆斯特朗公司再次改良了阿姆斯特朗炮,引入了法国所创制的断隔螺纹式炮闩技术,使得快速装填成为可能,这才让英军再次重新大规模的开始配备了这种后装线膛炮。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后装线膛炮成为了炮界的王者。

  哦,对了。

  阿姆斯特朗炮第一次大展拳脚,正是在我国京城边儿上的八里桥。

  它击溃了僧格林沁率领的三万舍生忘死的蒙古精锐的最后冲击,也让打垮了我大清的最后一根脊梁。

  这是我中华的耻辱,但却也是我们大大落后于时代的表现。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