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三章? 围城-第2/4页

加入书签
  江苏那边也正在遭受倭人肆虐,一看浙江都已经加赏格了,我们怎么可以落后?

  所以他们的金陵、苏州、扬州、松江等繁华城镇的商人们也加码,让赏格一口气提升到了“三百两银子一颗倭寇头颅”。

  好家伙!

  哪怕是在江南,基本上你杀一个倭人,都能迅速的发家致富,买上十几亩好土地,当一个中农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江南也有许多穷人,更有不少零零散散的强盗土匪。

  嗯,这些人在福建就更多了。

  所以听到了这个赏格,短短半个月时间,那些土匪和强盗下山参军的人就超过了五万人。

  这里面虽然良莠不齐,但如今天下正是急需更多军队的时候,所以无论是刘仁怀还是贾孝德,还是苏凤等人,都是捏着鼻子把其中的青壮给挑选出来,编入了军队之中。

  面对着国战,这些人是没有叛变的风险的,不然就算是他们的同行以后都会追杀他们到死。

  但是他们对于大军团打仗,却又是不熟悉的。

  让他们跟着大队伍打顺风仗可以,但想要让他们冲锋陷阵,或者是在逆境之中坚持,那就不行了。

  别说是这些人,就是他们带领的许多军士,都做不到。

  不管怎么说,随着贾孝德和苏凤的同步缓慢推进,在柳铭璟他们离开之后的第十天,合围便已经完成。

  长二百二十丈、宽一百七十丈、高五丈的文成城,已经在大军的眼前。

  按照柳铭淇的换算,差不多有两百亩的样子。

  城池显然也不算太大,不过这样反倒是有利于他们六七万人集中防守。

  城里已经没有了任何一个大康人,不少逃走了就是被杀光了,里面除了丧尽天良的倭寇。就是他们抢来的财富、军械物资、粮食等等。

  而且这里的城墙防御明显是经过了加强加固。

  用孙子的话来说,这便是属于非常不好打的坚城,想要把它打下来,不知道需要填多少人命进去。

  苏凤负责的是北面和东面,贾孝德负责的是南面和西面。

  两人安排好了防御、提防倭人冲出来杀散军队之后,便紧张的会了面。

  苏凤和柳铭淇不算老熟人,不过在杭州也是见了很多次了。

  见面之后,他第一个动作就是给柳铭淇鞠了一躬,“下官替江南数千万民众,感谢殿下奋不顾身的参与到对倭寇的作战之中!江南将永远记得殿下的恩德!”

  在战场不利的时候,通常都需要一些东西来鼓舞士气。

  前段时间,柳铭淇率领的特种小队,便成为了江南宣传和鼓舞士气的榜样对象。

  一个堂堂的亲王本该在兵灾来临的时候跑回京城避难的。

  可人家不但没有走,而且还带着一个亲王世子和两个千牛卫校尉,带着几百个人,疯狂的烧毁倭人的后勤、去骚扰倭人的行进……等等,甚至还救下了松溪县一个县城的七八万人!

  这样的功绩,放在哪个将军身上都是大功一件,更别说是在老百姓眼里的纨绔子弟的宗室了!

  当然了,德王在江南的名气很大。

  文人士子们知道他的“舍生取义说”、《将进酒》、“劝学”等等。

  大家闺秀花楼女子们知道他的《梁祝》、《天仙配》。

  商人们知道他的白糖、大白兔奶糖、花香精油、肥皂等等。

  就连老百姓们,也知道德王爷就是天生的圣人,发明了蜂窝煤却只卖两文钱一块的超级善心人!

  正是因为柳铭淇在江南都家喻户晓,所以拿他出来当榜样是最合适的。

  人家德王是堂堂帝国亲王,还不是你江南人,都肯为了江南出生入死,浴血沙场,你们凭什么不努力,不去抵抗侵略者?

  你别说,这还是挺有作用的。

  许多人就是受到了这个鼓舞,连打仗都勇敢了不少。

  特别是苗炎那边的漕卒们,听说设计和训练自己的导师德王殿下在福建和浙江都干得那么漂亮,他们当然要更加努力,不给王爷丢脸,所以漕卒们的战斗力才那么爆棚,打出了莫大的名头。

  面对苏凤的致谢,柳铭淇也没有客气,挥手道:“起来吧,苏大人,这也是适逢其会了,不然我也不可能千里迢迢的赶过来,那样陛下非把我给关宗人府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