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蜂窝煤工坊的外设【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2/3页

加入书签
  葛松道大喜过望,“殿下请说,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能解决的。”

  他还以为柳铭淇要拿捏很久,没想到这个少年如此的干脆。

  “四川有大型煤矿吗?”柳铭淇问道。

  “呃……”

  葛松道有些头疼了,“我们在威远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煤矿……不知道殿下您需要多大的产量才行?”

  “如若是想要做蜂窝煤,这边至少需要每年准备三十亿个,如若是考虑到南诏等地,哪怕是五十亿个也不算多。”柳铭淇道,“依照每个蜂窝煤半斤重,要二十亿斤左右的煤炭才够,能生产出来吗?如果没有便利的煤炭资源,那在四川设立蜂窝煤工坊便是空中楼阁,不靠谱。”

  为什么在京城能建立蜂窝煤工坊,而且还一口气做了两个?

  不就是因为山西的晋城距离京城只有四百里路、两天就能把煤运到吗?

  不就是因为山西的运城虽然距离京城有八百里路,但人家和京城是同一条黄河水道上的城镇,所以水运得非常便利快捷吗?

  要是四川没有便利的煤矿资源,那么运输煤炭过来的费用,和直接运送蜂窝煤过来的费用,又有多大的差别?

  根本就用不着那么麻烦了!

  “我得去问一下才知道。”

  葛松道说着就站起身,到了书房外面吩咐了一阵才回来。

  回来后,他有些歉意的道:“对于这个我不是很熟悉,让殿下见笑了。”

  “没有。”柳铭淇摇摇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那叫做庸才。专精一道,且自始至终的去贯彻执行,这才是能臣干将。比如说如果葛总督你一心想要将南诏收入囊中,那就一定能成!”

  葛松道闻言好笑,“殿下看来对南诏有执念啊。那里究竟有什么吸引您的地方呢?”

  “谁能拒绝自己的国家领土扩大呢?”柳铭淇笑着说了一句。

  他也没继续和葛松道商谈此事。

  就算没有那些大义来压着,等到宜宾的烟草丰收了,等到他们发现云南才是种植烟草最好的地方,那都不用柳铭淇讲,朝中自然会有声音出来的,而且会越来越大。

  财帛动人心。

  香烟这样出口的王牌产品,怎么会有人嫌弃多?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外面就有人回报了过来。

  葛松道拿到便条,看了一眼递给了柳铭淇:“现在一年产量应该是十亿斤上下,如果殿下的蜂窝煤工坊需要的话,我们可以进一步扩产,二十亿斤没有问题!”

  他此时总算是放下了心。

  如果一年产量只有三五亿斤,那还真不好意思让柳铭淇在这里建设蜂窝煤工坊。

  葛松道从来没有觉得柳铭淇说的“五十亿个”的产量是在信口开河。

  稍微一想就知道这个数目并不夸张。

  西康那边的靠近吐蕃的那片区域,一年至少有三个月是被大雪覆盖的,然后寒冷的天气几乎要持续半年。

  单是为了那边的驻军和他们的家属们,一年十亿个蜂窝煤都绝对不算多,十五亿个都能用得完——现在不是吗?十亿个的订单之后,每个月还准备往那边运送一两千万个的。

  另外四川北部的区域,靠近了西北,也是比较寒冷,也需要蜂窝煤取暖。

  更别说还有贵州这个一天到晚都阴雨天气的山地省份。

  他们那边的烧柴是一种痛苦,一个村子开始做饭了,浓烟能把方圆一千米都给笼罩住了。

  要是有了蜂窝煤,取代了潮湿的木材,对贵州的民众绝对是一个福音。

  葛松道第一次出京任官就是在贵州,他的父母妻儿也是死在贵州,他展开报复为亲人报仇也是在贵州。

  因此贵州对他的意义非常大,他当然愿意给贵州民众们更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你还不用说蜂窝煤在四川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他们也完全可以用两文钱一块的蜂窝煤烧水做饭啊,这不比煤炭和木材便宜太多?方便太多?

  就这么的数一圈下来,一年都要用到三四十亿个蜂窝煤了,依照裕王世子的计划,向着南诏推销的话,那还不得多准备一些?

  所以人家没有张嘴就胡说,就来为难人。

  柳铭淇拿着便条看,上面不是写的“威远煤矿一年xx斤产量”,而是把今年一月的产量写下来、二月的产量写下来……一直写到了之前的五月产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