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北上-第2/3页

加入书签
  又有汉子跑了进来,脸上都是兴奋,也不知道心里是怎么想的。

  “别他尼昂一人一句,能不能把话一口气说完”

  李青山气急败坏,大声呐喊了起来。

  众人还没有说话,外面却响起了洪亮的声音。

  “各位乡亲,天灾不断,黎民受苦。本官奉朝廷之命,前来赈灾。百姓各人各回各家,过往一概不究。灾情自有官府统计,下放赈灾粮食!”

  声音在堂中回荡,片刻,李二才小心翼翼打破了沉默。

  “青山哥,降了吧,最起码乡亲们还能保条性命!”

  李二的话,惹起旁边人的急声附和。

  “二哥说的不错!青山哥,还是回去吧!”

  老婆孩子一大堆,活下去,才是最真实的。

  运河岸边,看到眼前垂头丧气的李青山几人,王泰轻轻摆了摆手。

  “李兄弟,带大家回去,好好过日子吧。”

  李青山看着欢天喜地正在领取粮食的百姓,茫然点了点头。

  王泰的大军一到,数万人立刻就土崩瓦解了。

  “张公子,张总兵,别来无恙啊!”

  看到对面满脸兴奋跑过来的张元平,王泰微微一笑。

  清晨,王泰早早起来。夏日炎炎,睡也睡不着,只能是寄情于工作了。

  统计受灾人口,发放赈灾粮食,设立粥厂,一系列事情安排下来,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几天。

  “王大人,番薯稀饭,番薯干,放的也是番薯屁,你就不能有点别的?”

  张元平嚼着番薯干,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张公子,你就别埋怨了,世道不好,能吃饱已经不错了。”

  和张元平说着话,王泰的目光却被运河上的一艘大船吸引。

  王泰向运河上看去,看到一艘大船正在缓缓靠岸,岸边一大群人正在烈日下等候,看穿着,以读书人和官员居多。这些人身旁的仆役手里,都端着各种盒子和箱子,林林杂杂,看样子船上的人身份不低。

  船靠了岸,船上的人却没有登岸,反而是岸边等候的人一个个上了船,紧跟着帘子搭起,船舱中众人分头坐下,那些仆役放下东西,都是退了出去。

  王泰看得清楚,一个居中而坐,三缕清须的五旬儒雅文士,是这船上的主人。

  “元平兄弟,那船上的人看样子有点来头,接船的人这么多。你认识吗?”

  “船上的人,我只认得一个,现为登州右都督,镇守山东海防,此人叫刘泽清,靠舱门坐的那个披甲的瘦高个汉子就是。”

  张元平仔细看了看,幸不辱命。

  刘泽清?

  王泰不由得一愣,立刻想起历史上的事来,目光变的冷峻。

  崇祯十四年,周延儒入阁,被降职的刘泽清从临清赶到扬州,日具塘报呈报周廷儒,并

  准备楼船邀周延儒由水路北上。

  周延儒决定从水路入京,刘泽清全身戎服,一路护送周延儒,送二万两黄金作为路费。周延儒进京后,刘泽清被重新起用为山东总兵。

  怀私观望,跋扈自雄,后又降清反清被杀。此君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倒是和吴三桂的人生历程有些相似。

  既然刘泽清在此,大船上的儒雅文士,当然是新任阁臣周廷儒了。

  清军入塞大掠,周延儒自请督师堵截撤退的清军,但他不仅没有好好堵截,还不断谎报军情。还朝后,崇祯帝欲加封他为太师,但其督师期间的行径随即由锦衣卫都督骆养性等密告于崇祯帝,因而被勒令致仕回乡。不久,言官告发其招权纳贿、结交内侍,触怒崇祯帝,周延儒被再召至京师赐死。

  王泰轻轻摇了摇头,冷笑了一声。

  听说这周廷儒二元及第,天下少有的聪明人,可惜就是太聪明了些。其心不正,德不配位,长袖善舞在太平年间或许无伤大雅,但是在这国家动荡不定之时,就要付出代价。

  说起来,这个周廷儒巧言令色、读书人尔,教书写字可以,做一教授专家也是够格,非要插足权力。论军事,他连卢象升和孙传庭的一半都不如。让他担任首辅,看来朝廷是无人可用了。

  目光转到刘泽清身上,王泰不由得眼珠一转。

  “元平,船上的乃是新晋的首辅周廷儒,你难道不想结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