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机器生产,手工作坊的末路-第3/4页

加入书签
        这些收购商到了收购季节,一定是风雨无阻的下乡收购。

        只要到达合同约定的收购标准,不管是多少,收购商一定是全部收购,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刁难。

        收购商付出的也是真金白银或者是睿丰德的银票。

        当然,后来随着货币改革的深化,以及联合储备中心的逐渐开始运营,收购商支付的就是大隋元。

        蚕农也是乐意接受大隋元的,不但携带方便,而且购买力一点都不会比真金白银差。

        然后,这些收购的蚕茧就会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就近的缫丝厂。

        没错,这就是把方如意给死死拿住的缫丝厂。

        黑山运营集团,在这些省份,交通条件好,水力资源充沛的沿江,沿海地域的集散地,建立了好些大型的包含缫丝厂在内的工业体。

        这些缫丝厂出来的纯色丝绸,比原来人工缫丝出来的效率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

        断丝少,品质自然也就是高了很多。

        更为让传统丝绸商人绝望的是,缫丝厂后面紧跟着的就是纺织和染色厂。

        本来集约化的生产就能节约大量的成本,再加上黑山卫的工厂都用上了蒸汽机。用蒸汽机来带动缫丝机、纺织机和印染机,这效率可就不是提升了一点半点。

        就在两年前,这些黑山卫的大型工业体又在进行升级,因为黑山科学院做出来了可以供给工业使用的交流电。

        这下,大隋丝绸的生产效率简直是成百上千倍的提升。

        结果就是,方如意每年负责经营的丝绸数量是以前整个大隋丝绸供应量的上百倍。

        如此机器生产带来产量暴增的直接好处就是,市面上的丝绸价格大幅度下滑。

        价格下滑到,普通百姓,如果够勤劳,过年时也能用攒了一年的钱买套丝绸衣服穿了。

        当然,现在肯用攒了一年的钱去买套丝绸衣服穿的穷人,毕竟还是少数。多数穷人,过年还是想着怎么改善一下生活,买点好吃的肉啊、鱼啊的,打打牙祭。

        但至少,这丝绸已经被从原来高不可攀的地方给打下尘埃了。

        大隋境内这种变革随时都在产生,很多以前高不可攀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就变得亲民和容易得到了。

        但,这只是在大隋内部的变化,在大隋外部,由于黑山系统的势力范围在随着黑山卫军队进攻的步伐迅速朝着四面八方扩散。

        被黑山卫军队占领的地方就不说了,那一定是黑山运营集团高价倾销货物的市场。

        就连那些,暂时黑山卫军队还没有打过去的地方,黑山运营集团的商业触角就已经先一步登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