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此时,饥渴交加。再加上腿上流了不少的血,骑在马上真是有些摇摇欲坠。他强打起精神,用肘子捣了一下,身后那位还在呜呜咽咽人,说:“哎!别再哭丧了!这眼看天就黑了,我们往哪儿走?这地方我不熟。”
那人拉着哭腔,用半死不活的声音说:“就顺着这条路走,前面有个车马店。”
月亮,刚刚爬上树梢,一只晚归乌鸦,“嘎嘎”的叫声,划破了清冷的宁静。前面不远处,一盏昏黄的灯笼,隐隐约约地照出了,一处房舍的轮廓。
见到灯光,那人像是活了过来。声音悲苍中,略带点兴奋地说:“前面有灯的地方,就是车马店。”
一碗热面落肚,黄兴才算是有了精神。那人要了间上房两人住下,黄兴又要了壶酒,清洗了伤口,敷上了马老镖师祖传的刀创药,包扎停当。两人这才就着一碟花生米,两斤牛肉就喝上了。
那人正是姚掌柜。
姚掌柜生性贪财吝啬,每次都要亲自去吐鲁番进货,然后,为省几个钱,他总是不单独请人押镖,而是随镖。随镖就是,货物由货主自己押运,只是随着镖队一起走。这样,可以少给镖局钱,但货物若有闪失,镖局概不负责。
三杯酒下肚,姚掌柜话多了起来。似乎,也来了点豪气。他一再感谢黄兴的救命之恩,并请黄兴到他家养伤。黄兴起初没表态,后来见姚掌柜,也是一片真心。于是,回敬姚掌柜一杯酒,说:“既然,我伤在了姚掌柜的地界上,你又是一片热心,我只好讨扰了。”
姚掌柜见黄兴答应,如释重负似的,长长嘘了口气,小眼笑眯眯地说:“说啥讨扰不讨扰的,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呐。日后就是一家人,咱们兄弟相称。”
说着,姚掌柜的神情,又突然黯然了下来。哭丧着脸,嘟囔道:“可惜咧一车货,还搭上一挂子马车。”
黄兴忙劝说道:“你能活着,已是万幸。照昨天那架势,露头就是个死。恐怕镖队,只有咱两个还活着。那伙人的做派,是不留活口。人在了,还怕以后弄不来货?”
姚掌柜,依然面带伤感地说:“我两年算是白干咧。”
黄兴听说,冲他笑笑道:“两年算啥呢?依你的年龄,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就算是破财免灾吧。”
人们总是说,要和命运做抗争。到头来,都是被命运的神奇旋涡,蹂躏得一筹莫展。
黄兴经过几次的生死变迁,性情不再像从前那样,浮躁要强。他需要休息,需要思考,需要时间,来抚慰还在隐隐渗血的心。
真是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黄兴到姚家已三个月。有了马老镖师的金创药,黄兴的枪伤已经基本痊愈。
秋天的傍晚,显得怡人的凉爽。黄兴换了身短襟衣裳,在院子中央的大榆树下,试着练起了拳脚。俗话说:拳不离手,曲儿不离口。但凡练家子,再忙也要练练筋骨,不然拳脚会生疏。就连浑身的肌肉,都感觉不舒服。这段时间闷在屋里,可把黄兴给憋坏了。
于是,他试着伤腿用了用力,感觉还行。便放开拳脚,行云流水般地腾挪了起来。乎乎的拳风,惹得树上的麻雀,也在窃窃私语。
娟子本来是,乘着天没黑透,上趟茅房好睡觉。却看到了黄兴在练拳。刚柔相继,连绵流畅的拳路,深深的吸引了娟子。竟忘记了,自己是来干啥。痴迷地站在远处,直到黄兴收拳进了屋。她才如梦方醒似地,朝着茅房急急奔去。
娟子碾转反侧,像烙饼似地翻腾了一夜,几乎是没合眼。兴奋的力量,使她浑身燥热得,没有一丝儿睡意--她终于有机会学打拳了。
她从小就羡慕水浒里的扈三娘,和侠女十三妹等女中豪杰。她的侠女梦,就要实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