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6章 死谏-第2/2页

加入书签
      诗人屈原对彭咸极为推崇,并在作品中屡次提及,以及他自沉于汩罗江,也是效法彭咸。如《离骚》中那句咏叹:“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既然不能和他们一起实现理想的政治,我只好走彭咸那样的路)就是最好的表达。

      屈原,因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导致悲愤交加,最终效法彭咸,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第四个是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名佗,字子鱼,也称史鳅。卫灵公时任祝史,负责卫国对社稷神的祭祀,故称祝佗。

      春秋时期,卫国有位贤人叫蘧伯玉,为人正直且德才兼备,但却不被卫灵公重用,另一位叫弥子瑕的,为人才疏学浅,且品行不端,反被卫灵公重用。史鱼见此,内心极为忧虑,屡次进谏,却不被卫灵公采纳。

      后来,史鱼病重,弥留之际,将儿子唤到身前,嘱咐他说:“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

      史鱼去世后,其子遵从父命,将尸体移放偏室,卫灵公前来吊丧时,见到大臣史鱼的尸体,竟然被放置偏室,如此轻慢不敬,于是责问史鱼的儿子。史鱼的儿子便将史鱼生前的遗命告诉了卫灵公。

      卫灵公听后很惊愕,于是让其将史鱼的尸体按礼仪安放妥当,回去后,便重用蘧伯玉,并且辞退了弥子瑕并将他疏远。

      孔子听闻此事后,对史鱼盛赞到“未有若史鱼死而尸谏,忠感其君者也,不可谓直乎!”

      为什么会有「死谏」?

      有感于君王道德败坏,朝纲不振,有些大臣为了进谏,不惜一死。岂不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走了之,岂不是把江山留给了昏君和奸臣?

      除了无可奈何一走了之以死明志以外,死谏真的有用么?比留下有用之躯周旋更有效么?

      何书淮痛心疾首地道:“大王,昔日商之比干说过‘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臣等不敢自比比干,却也不愿大王成为身死国灭的商纣王。但是萧媚之祸不亚于妲己之祸,大王三思,而今鞑清尚在北方虎视眈眈,四方群雄未灭,大王不宜沉沦于女色之中,罔顾国事。

      萧媚谗言在后,魅惑我王在前,大王一连数日精神萎靡岂不是此女之过?建造避暑宫殿多耗费民力财力,大业未成,便大兴土木,耽于享乐,传出去天下人何以看待大王!又如何能有贤才归附我大汉军!大王,美人常有,绝色常有,但是大王之身家性命只此一次失去而不可有!三思啊大王——”

      高寿跟着劝道:“大王作为大汉军的领袖,中国亿兆子民的救星,怎可玩物丧志,因为而耽搁了一统江山的皇图霸业呢?臣高寿,愿死谏!”

      叶重气道:“欺人太甚!高寿你若是想死便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之上!你特么如果真的撞死了,寡人便答应你们的请求,建造避暑宫殿一事永不再提!”

      “臣请诛杀妖妃萧媚!”高寿脸色涨的通红地道。

      “准了!去死!你给寡人去死!”叶重气急败坏地道。

      “大王,臣去也——”

      高寿见状,瞪大眼睛,犹如发怒的狮子但是气势并没有锋芒毕露,而是站起身,收敛脸上的表情,长身而立,朝着叶重慢慢的鞠了一躬,在群臣傻眼的神情当中,闷声冲着议政殿的一根巨大的柱子上撞过去。

      “卧槽——”叶重失声叫道。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