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9章 叶承基-第2/3页

加入书签
      所以贾南风迫害太子,企图用个野种来继承司马衷的皇位。眼看司马家江山要完,这时候赵王司马伦和齐王司马冏挺身而出,废了贾南风,保住了江山社稷还姓司马。

      从这个角度讲,分封制还是有好处的。怎么说这些王爷们也没让司马家的江山落到外人手中。如果从整个家族去考虑,分封制似乎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皇帝本人来讲,就不一定是这回事。因为只有自家人之间,才有*裸的利益纠葛。

      贾南风被废之后,八位藩王相继起兵争夺皇位,打的那是不亦乐乎。贾氏外戚没能篡夺司马氏江山,倒是保卫司马氏江山的赵王司马伦篡夺了司马衷的皇帝位。祸,从来都是起于萧墙更常见一点。

      对于帝王来说,是否搞分封,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每个皇帝都想把国家变成自己的私产,为了维护这份私产,就得重用自家人来守住这份私产。

      老皇上可以这么想,分封出去的多数是自己的子侄,他们当然不会造反。不过老皇上一旦驾崩,新皇能不能驾驭这些兄弟或者叔伯,那就不好说了。要说不分封吧,一旦皇上搞不定外人,那江山社稷是谁的,就不好说了。

      所以中国历史就是在分封或者不分封之间挣扎。你看这些统一王朝,秦不分封而西汉分封。东汉不分封而西晋分封。隋不分封而唐分封节度使。宋不分封而元分封。明分封而清不分封。

      那到底什么决定了皇上实行不实行分封制呢?关键看皇上受过哪些刺激了。

      以明朝为例,朱元璋穷怕了,非常害怕别人觊觎他的家产,所以痛杀功臣,大封子侄。朱棣自己就是藩王篡位的典型,他害怕别的藩王再造他的反,因此朱棣称帝后实行削藩。

      总之分封不分封,皇帝考虑的都是自己家的私产问题。但是中国人自古就有个特点,亲兄弟之间连老爹留下的房子都分不明白,更何况老爹留下的万里江山呢。

      皇帝家的这点家务事,最终都会演变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分封制这种制度其实谈不上好或者不好,都是皇帝家务事,老百姓不跟着躺枪就不错了。

      得到叶重的许诺,玉玲是满心欢喜,她知道以自己的出身是不可能当皇后,她的儿子尽管是长子却并非嫡子,不是中宫皇后所出,所以不在皇帝候选人的行列,能成为一个藩王玉玲就很知足了。

      不过她还是有些顾虑的,毕竟前车之鉴那么多,分封制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譬如分封制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

      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但是分封制的作用也不小,其一,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