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禁: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
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
隆庆年间明政府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为中外贸易与交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清朝海禁:清朝出于防汉制夷的政治考量,同时为了打击毁灭反清复明势力,配套施行了空前绝后的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政府规定的通商口岸有4个,这4个口岸可以理解为有政府设立海关的口岸。但是,实际上与海外通商的口岸超过100个,只不过政府还没有设立正式的海关而已。
乾隆年间(1757年),由于一个英国商人的捣乱,乾隆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易,只留下广州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这一规定最多只是给外国商人造成一些不方便而已,并没有影响贸易额。
相反,即便只有广州一个口岸,海外贸易额依然大幅上升。海禁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明清两朝实行过海禁政策,但是具体政策还是有差异:
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多次下令“片板不许入海”,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并以严刑峻法惩处违禁者。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朝贡贸易”。
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
隆庆年间明政府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为中外贸易与交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清朝海禁:清朝出于防汉制夷的政治考量,同时为了打击毁灭反清复明势力,配套施行了空前绝后的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政府规定的通商口岸有4个,这4个口岸可以理解为有政府设立海关的口岸。但是,实际上与海外通商的口岸超过100个,只不过政府还没有设立正式的海关而已。
乾隆年间(1757年),由于一个英国商人的捣乱,乾隆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易,只留下广州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这一规定最多只是给外国商人造成一些不方便而已,并没有影响贸易额。
相反,即便只有广州一个口岸,海外贸易额依然大幅上升。海禁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明清两朝实行过海禁政策,但是具体政策还是有差异:
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多次下令“片板不许入海”,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并以严刑峻法惩处违禁者。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朝贡贸易”。
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