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汉书-第2/3页

加入书签
    她不喜煮茶调味,只喜清煮,但最多不过是口味而已,却是从未细思的刘琦这般深刻。

    想不到在口味方面,与自己相通之人,居然会是一个男子。

    蔡琰端起羽觞,饮了一口,闭目细品一会,遂道:“倒是真如公子所言,确是有那么些许意境了。”

    刘琦放下了羽觞:“蜀人多饮茶,天下上品荈诧多出西南,然在荆楚之地,亦有一地遍生苦茶,蔡大家可知?”

    蔡琰闻言笑了:“公子所言的,莫非便是长沙的茶陵县?槚荼茗荈,多有所出,琰甚慕之,可惜一直无缘得往。”

    刘琦笑道:“这么说也不尽然……其实蔡大家很快就有机会前往长沙了。”

    蔡琰奇道:“公子何出此言?”

    刘琦又饮了一口淡茶,遂将刘表意在长沙建立荆南学宫,并在荆南撰写《汉记》的事情,向蔡琰说了一遍。

    按照刘琦的想法,他本以为蔡琰对去荆南会有抵触,毕竟以大汉的国情来说,过了湘江后越往南走,便越是经济和人文发展落后的地域,蔡琰出生于陈留。正是天下经济与文化的盛兴之地,她又怎么会愿意前往偏僻的荆南呢?

    但是蔡琰的表现却超出了刘琦的想象。

    她没有任何犹豫,反而欣然应诺。

    她轻点螓首,道:“其实,琰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在襄阳久居,毕竟襄阳学宫中的五业从事是仲子公与广明公,琰不过区区一介女流,又如何能与二君同宫授学?若能去往荆南,正得其便。”

    刘琦试探地问她:“荆州远离繁华,乃偏僻之地,不少地方甚至还是荒蛮之所,蔡大家去那里编撰《汉记》,难道不觉的委屈吗?”

    蔡琰摇了摇头,认真道:“家严与刘使君同为名士,却深陷朝中,不能如使君般治学一方设立教化,实乃生平憾事,琰身为蔡家之女,自当秉承严君之志,岂可因地域偏狭而怯?能在荆南之地推行文治,制礼作乐,典籍娱心,育人为务,使南境政治安稳,风俗淳美,文教粲然……却正是蔡琰之志。”

    刘琦没想到蔡琰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心中不由升起了赞赏之情。

    他冲着蔡琰拱手道:“能与蔡大家这样的女中英杰同往荆南,一展抱负,实乃刘琦平生之幸。”

    蔡琰问道:“公子也要去荆南?”

    刘琦一边喝茶,一边笑道:“若是刘琦不往,仅凭蔡大家一人,又如何能操持的起长沙官学?”

    蔡琰细细思之,暗道确是此理。

    自己虽然受了刘表五业从事的任命,但却无权调动地方资金与人夫来修筑学宫,更无能力召集士人编撰《汉记》。

    有此能力者,也唯有刘表和刘琦二人而已。

    但刘表身为荆州牧,自然需要坐镇襄阳总揽全局,而刘琦虽为南阳郡守,但因为宛城在袁术之手,刘琦反倒是变成了没有实务,可随意走动之人。

    放在后世,蔡琰就是一个女教授。

    刘琦才是执掌学校运筹的董事会成员兼校长。

    “既如此,敢问公子,咱们当何时往长沙?”

    刘琦微笑道:“且待严君奏往长安的奏疏得应而后,便可成行。”

    ……

    不久之后,长安方面的诏书下达,着令荆州牧刘表,负责总筹补录《汉记》之事。

    消息陆续传往各州,引得诸州的经学士子纷纷侧目。

    在荆楚补录的《汉记》,自是得用上诸家学派的经史高人,而《汉记》中所记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就等于大汉朝廷承认的官方史卷,而能够编撰之人所代表的的经学派系,则在无形之中,也会被社会承认为正统经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