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二章 海洋文化 从我开始-第2/3页

加入书签
    事实上,只有沿海的各港口城市发达了,出海的人多了,港口多了,来往贸易多了,海上丝绸之路才会走得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发达。

    那个时候欧洲的国家还在自己啃树叶,用蜂蜜来显示自己的财富,只是很可惜的是,很快我们的海洋文化文明就掉了。

    我这样说,一定有人反驳,说中国古代的海洋文明怎么会掉,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最好的实证。

    那个时候,郑和宝船最大的长44丈,宽18丈,远航用的指南针、海图等导航工具也十分完备,《郑和航海图》从明代一直保留至今。

    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你要弄清楚一点,郑和下西洋不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开始,而是中国海洋文明彻底的结束,有点像回光返照。

    说起朝永乐时期的海军,那绝对是世界第一。就在欧洲战舰还在几百吨徘徊时,郑和的宝船已经超过了7000吨。

    换句话说,欧洲国家还在开导弹艇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玩巡洋舰了。但是明朝的海洋强国地位仅仅是昙花一现,在20多年以后,明朝便彻底退出了自己主宰的海洋。

    到了100年之后,当年造船的技术已经失传,即使是明朝本身也无法造出那么大的战船了。这一点从明朝后期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出,明军的战舰也就在一千多吨的样子。

    所以我才说郑和下西洋是我们古代海洋文明的结束。

    还有就是明朝进行远洋,他的目的不单纯,他不是去探索海洋,也不是去征服海洋,他和国家利益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了明朝的自己的都城南京,他的侄子建文皇帝消失的无影无踪。

    虽然后来朱棣成为了永乐皇帝,但朱允炆就像一个噩梦一样缠绕着他。朱棣生怕哪一天朱允炆突然率领军队重夺皇位,因此朱棣认为必须找到朱允炆。

    当时在云南和吕宋岛都出现了朱允炆的行踪,朱棣为了以防万一,派出了两路人马寻找朱允炆。

    而郑和就是负责吕宋岛的一路,他出海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建文皇帝朱允炆。

    郑和是朱棣的绝对亲信,因此朱棣才会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一个太监。

    要知道,外交礼仪是明朝非常注重的,一般都有礼部官员负责。现在派遣郑和前往,说朱棣没有其他的心思,恐怕谁也不信。

    当然朱棣如果只为了寻找朱允炆,根本不需要规模那么庞大的舰队。朱棣希望干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那就是宣扬中国的国威。这样的事情,朱棣的老爹朱元璋已经干了一次了,但是朱棣认为场面不够大。

    这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希望重现当年大唐万国来朝的场景,但是问题来了,当年的大唐靠的是自己的文化和经济。

    而朱棣的万国来朝是自己花钱买的,朱棣派出郑和出海宣扬明朝的国威。

    然后明朝就开始充当冤大头了,明朝对外国使臣的回赠是非常优厚的,通常是外国商品价格的五倍以上。换句话说,这是一笔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而且明朝还经常干。

    这样的时期在国家没有什么大的开支的情况下还基本可以维持,但是到了出现经济困难时,这套体系立刻崩溃。

    郑和出海的过程中,利用明朝的茶叶、瓷器和丝绸换取海外的香料和木材等等。经过这多少次反复的折腾,郑和一共花了2000多万两银子,而他获得的受益还不到200万两。

    虽然当时明朝的经济情况还不错,但是这么消耗下去,迟早会坐吃山空的。所以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即位之初的第一件事就是暂停大航海,因为这个工程太烧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