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八章 陈玉成的分析-第2/6页

加入书签
        以往的马帮商人,  为了避开殖民地政府和那些本地土司势力,一般都是选择最偏远的山路。

        这样的商路,他们跑一趟可能要半年时间。

        现在商陆打通,他们成了这条商陆上的主人。

        从永昌府和腾冲府收购来的茶饼、铁器、丝绸、棉布、瓷器、檀香等商货被运到丁苏吉亚,首先满足了圣军沿河的各个城市需求。

        剩下的东西会顺河而下,到了圣军的西京城,也就是原本的古瓦哈蒂,一部分东西沿河运往缅甸王国占领下的东孟加拉。

        还有一部分转陆路运到北边的哲孟雄,那里众多的寺庙是最大的消费者,每年都要购买大量的茶叶和棉布丝绸。

        茶叶是僧侣的日常饮品,棉布是他们日常着装需求。

        而丝绸则被用来做成哈达以及经幡,甚至是寺庙的装饰物。

        还有一部分物资运往西北的廓尔喀,那里原本只有王侯贵族才能够消费得起商队的商品。

        不过这两年在廓尔喀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那就是雇佣军阶层。

        这些人大都是廓尔喀的新军,因为战斗表现出色。不论是圣军、北方联盟还是孟加拉人在需要的时候都会雇佣这支军队。

        雇佣军队有时候比自己养一只军队还要便宜。

        因为你不要支付训练的费用以及平时养兵的费用。

        而廓尔喀雇佣兵在战场上作战英勇,慢慢打造出了自己守信的形象。

        当初廓尔喀人建立新军,  老国王几乎是掏光了自己国库。

        原本只是想抵抗英印军的入侵。

        没想到新军一战,就与几位盟友消灭了恒河流域的英印军。

        廓尔喀得到了恒河东北角的一处产粮地,解决了廓尔喀人吃饭的问题。

        再展望四周,已经没有廓尔喀的敌人,北边和西边是宗主国,东边的哲孟雄与自己同为复兴军的藩属国。

        南边现在是印度北方联盟的地盘也是复兴军扶持起来的。

        这些都算是盟友了。

        廓尔喀毕竟还是一个贫穷的山地国,没办法长期养活这样一支常备军。

        新军总教官廖祥东不想自己一手练出来的新军被解散。劝说国王将新军转为专业的雇佣军,成为廓尔喀的财源而不是负担。

        原本他一直想着回国,后来国内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回去。

        复兴军现在人才济济,军队之中大都是年轻的将领,卷的很。

        廖祥东现在回去顶多也就是做一个团长。

        不过他留下来带兵还必须解决一个身份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