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七章 普奥之争-第2/6页

加入书签
        造船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钢铁冶炼工业的发展。工业部给董书恒的数据显示,复兴军的生铁产量已经达到了两百多万吨,钢产量五十万吨,已经超过了大嘤帝国的产量,成为了世界第一。

        当然了这只是在数量上超过。事实上,在技术的积累上复兴军跟人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船舶运输业的发展也非常地迅速,现在在太平洋上行驶的船只有三分之二都是大华夏圈国家的船只。

        南洋地区的华商很多都有自己的商船队,他们是最早跟着董书恒完成原始积累的人。

        频繁的商贸和人员往来,可以让造船以及船舶运输业持续不断地发展。

        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密集的人力,主要的产业都放在本土大陆,在长江沿岸已经出现很多大型的纺织业中心。从西域、阿米利亚运来的原材了源源不断地运输到这里。

        进入工厂变成成品的布匹、丝绸、毛呢。

        然后再运输到大华夏圈的各个国家,成为各国百姓身上的衣服。

        丝绸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出口纺织品。

        互通有无让当地百姓手中的收入增加,刺激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反过来又刺激了商品生产销售的发展。

        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互通有无,明确分工,分工越是明细,生产效率越高。

        就像是流水线一样,将不同地区根据其特点摆放到流水线的不同环节,整个大华夏圈就是一个大工厂。

        就像西域一般,其定位就是内陆最大的棉花产业基地。当然了,当地也发展别的产业,但是棉花种植业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南洋的各个华人小国,因为地处不同的岛屿。加上当地的人口结构,所以适合搞大种植园产业。

        暹罗等国是传统的农业国,老百姓只会种植稻米,而且他们产的稻米质优价廉,那么就让他们继续种植稻米。

        但是现在他们可以用稻米换来自己需要的衣服、农具等必须品,实际上百姓的生活质量还是提高了。

        从本土大陆运来的农业生产工具让他们生产稻米的效率更高,节省了劳动力。阿米利亚产的鸟粪肥,让当地稻米的产量大幅度地提高。

        朝鲜、扶桑的人口资源丰富,这些输出的劳动力每年都会寄回大量的劳动报酬,加上粮食的价格下降,他们的家庭因此能够吃饱饭。

        所以即使当地人生产的粮食远远不够,他们也不会饿死。

        吃饱饭之后,他们就会生养更多的孩子,因为这样又能源源不断地输出劳动力。

        这也算是一种良性循环。

        董书恒为什么现在敢于跟大嘤帝国叫板了,因为哪怕复兴军的商品进不了欧罗巴,哪怕大嘤帝国的商船不再跑内地大陆进货。

        复兴军的治下都不会出现大的经济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