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五章 按劳分配-第2/3页

加入书签
  “姑娘,在农场这边过的怎么样?”董书恒随口问道,没想到姑娘家家有些害羞,低着头讲不出话来。

  一旁的栓柱帮着说道:“俺妹子到农场后已经成亲了。俺娘说,让大丫跟着我到农场,比在家里好多了。在家乡的日子怎么能够跟农场比。”

  董书恒知道现在农场的生活比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好多了。

  在原来的两江地区还好,复兴军开发的比较早。当地原本也比较富庶。

  但是大部分地方才刚刚施行复兴军的政策。大部分的百姓依然靠着少许的土地过活。

  他们的生活没有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复兴军虽然对地主限制地租,也不再跟农民收取货币赋税。

  但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增加。他们顶多是自己手中余下的粮食多了一些。

  实际上这些粮食要是换成钱反而是变少了,因为复兴军治下的粮价比以前降低了一半还多。

  不过他们手中掌握的粮食倒是多了。所以董书恒对于能够做到让所有人吃饱饭是有信心的,但是的要让所有人都过好,依然任重而道远。

  “农场的好日子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都肯干,那么农场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要是大家比着偷懒,想着这些反正不是自己家的田,那么农场也会越来越穷。”董书恒说道。

  “嗯,是的,总统,俺们省得,这农场就是俺们的家,这些田都跟俺们自己家的田一样。”栓柱被董书恒带着也渐渐放开了,话匣子打开了,有啥说啥。

  “刘局长,要尽快做出一套方案出来,以后农场的受益,上缴多少,自留多少,固定一个比例,让大家做的越多就能够收获更多。农场自留的受益可以用来投资,也可以给员工多发些福利。以后哪个农场干的好,收益高,那个农场的职工工资也就更高。”董书恒对一旁农垦局的官员吩咐道。

  农场的这种带有集体性质的组织在经营上必须要引入竞争的机制。

  多劳多得,才能够保证大家的都有充足的积极性,不会因为时间长了,就养成吃大锅饭的心理。

  喝了一碗肉汤,吃了一个馒头,董书恒就感到饱了,今天的中饭可以免了。

  此时对面的栓柱已经吃了四个馒头了,似乎还是意犹未尽。

  董书恒放下了碗筷,站起来,是时候跟这些农场的职工告别了。

  大部分的职工也都差不多吃好了。他们也要再次回到田里干活。

  刚才董书恒的话他们有很多听不大懂,但是董书恒有一句话他们倒是听得懂了。

  那就是的多劳多得。本来的就该这样子的嘛。干的多拿的多,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要是大家都拿着一样多的工资,那么一个个就会比着偷懒。

  因为在拿着相同工资的情况下,貌似谁干的越少,就越赚便宜一般。

  现在总统当着大家的面说要多劳多得,那么场长和农垦局以后肯定是要按照总统的金口玉言执行的。

  大家都在心中盘算起来,还有人在反思,之前有没有想着要偷懒。

  有人在心中默默地告诫自己以后的做事情要积极一些。

  分配制度实际上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可以说,人们劳作的目的就是获得分配的机会。

  在原始社会,人类群居在一起,实行原始的公社制度,一起打猎、一起采集。

  那些在打猎的时候表现最好的猎手还能优先获得分配食物的权力呢。

  这促使着这些人更加努力地改进自己的狩猎技术。

  人类社会才得以发展。

  发展到后来的农耕文明,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更好的耕种技巧,他也能够得到整个部族的尊重,甚至是成为首领,享受到一定的特权,同样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董书恒现在将原本自己掌握的企业、农场都改成了国属的企业以及国属农场,实际上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这与以前皇帝的皇庄不同,那些皇庄只是为了满足皇帝的个人需求。

  而复兴军的这些工厂、农场一方面能够安置百姓,一方面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方便董书恒动用自己的权力,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