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武器研发高潮-第2/3页

加入书签
  这次刺杀活动使用了大量新技术,不仅有电控的引爆装置,还使用了淮海军最新研制的炸药——硝酸甘油。

  这种炸药因为加入稳定剂后呈现黄色,又称为黄火药。

  继硝化纤维之后,舍恩拜又研制出另外一种适合作为炸药使用的无烟火药。被命名为硝化甘油。因为它是用甘油通过硝化反应获得的。

  所谓一路通,路路通,自从舍恩拜找到了硝化纤维的稳定剂之后,他似乎摸到硝化有机物稳定处理的门路。

  淮海军的兵工厂已经开始陆续采用硝化纤维替代原来的黑火药作为发射药。

  最先被替代的是火炮以及迫击炮的炮弹发射药。

  因为淮海军的火炮设计时候就考虑过了强度问题。现在替代了发射药之后,只要对炮弹进行一定的改造,并不需要动火炮的结构。配合上装了黄火药的弹头,使得淮海军的支援火力增加了不止一个量级。

  但是淮海军的53式步枪以前用的是普鲁士人发明的11mm黄铜黑火药定装弹,考虑到黑火药的威力较弱,这种子弹使用的还是包铅弹头。

  有了无烟火药之后,董书恒已经命令弹药厂那边研发一种新的子弹。

  相对于步枪来说,淮海军现在最迫切需要制造的是一款适应新式火药的子弹。

  这款子弹,董书恒没有放手给兵工厂试错。

  而是直接指定了7.62×54mmR步枪弹。

  这款子弹是历史上最成熟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子弹。

  董书恒相信时间能够检验真理,既然经过了时间的检验,那么说明这款子弹有它的独到优点。

  另外,现在的弹药设计师都习惯于用圆头弹,董书恒却下令让他们将这款子弹的弹头设计成尖的。

  而且直接用覆铜钢制弹头替代了原来的包铅弹头。

  子弹好了之后,一款1854式步枪便应运而生。

  它跟53式步枪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是改造了枪膛的空间以及枪管的口径以适应新的子弹。

  当初董书恒在设计53式步枪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够造出来无烟火药。

  要不是碰巧找到舍恩拜这个老头。光是靠董书恒那一点点化学知识,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能够造出无烟火药。

  有可能欧洲都已经有了可以实用的无烟火药,董书恒这里还没有做出来呢。

  既然有了新式的火药,就要用起来,虽然这意味了原来的53式步枪不到一年就要被淘汰。

  但是这也不一定会造成浪费。因为以淮海军的制造能力,还不能够快速地量产新的步枪以及子弹。

  就像之前一般,新枪的替换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且替换下来的枪支也会被换给二线部队。

  最后,所有的老式枪支都会流入到民兵的手中。

  淮海军海量的民兵队伍对装备的需求仿佛是一个无底洞一般,永远也填不满。

  淮海军这几年综合了清廷以及各地官府的数据。得出现在全国的人口数量在四亿五千万到五亿之间。

  这两年虽然多有战乱灾害,但是由于淮海军大量的收留流民,让人口并没有减少。

  反而因为两江地区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及淮海军从南洋大量进口粮食的原因。让人口继续快速增长。

  这么多的人口基数在那里,董书恒规划中的一亿民兵的目标并非不能够实现。

  所以淮海军对枪支的需求非常的巨大。现在每多一把枪,华夏民间就能够多一分的战力。

  在这种情况下,董书恒豪不犹豫就批准了54式步枪的生产计划,同时制造一款属于淮海军的重机枪的计划也提上日程。

  制造重机枪就必须要有外在动力,最常见的就使用子弹发射时自己产生的燃气动力,这在使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的时候没办法使用,

  但是现在有了无烟火药。利用好火药发射药产生的燃气作为动力完成上膛、击发等动作这是以后枪支发展的方向。

  导气式的机枪在历史上主要是勃朗宁以及哈其开斯,还有马克沁。其中马克沁的原理要稍微简单一些,只是马克沁采用水冷设计,比较笨重一些。

  不过上面这些枪的原理,董书恒都不是很清楚,至于怎么去利用发射药的燃气,还是得靠董书恒手下的工程师自己去摸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