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2/4页

加入书签
    这可不是河南、河北,有运河支持。

    也不是北方草原,有会行走的军粮。

    这是两千里的山区,道路艰难。

    况黎、雅残破,没多少家底了,你至少得从邛州、成都一带转运粮草,成本更加高昂,不知道多少百姓会被搞得家破人亡,进而引起剑南动乱。

    有些时候,其实就是做选择罢了。

    你祸害本国百姓,还是敌国百姓?李唐宾选择了后者。

    “遣人抚慰一下百姓,若有饥饿无食者,赏一些干粮。”邵明义吩咐道。

    “遵命。”任圜立刻吩咐随从办理。

    他知道,这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

    他们携带的粮食有限,能帮几个人?人家领不领情还不一定呢。燕王愿意做样子,那就陪他做做样子。愿意做样子的主公,总比装都不愿意装的好,任圜还是很满意的。

    “领了干粮的百姓,让他们收敛一下无主尸体,别曝尸荒野,容易引发瘟疫。”邵明义又道。

    任圜:“……”

    和邵圣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吃了饭还得干活,真是不白发粮啊。

    “是。”任圜又派人追过去吩咐。

    邵明义继续策马前出。

    大军南下的时间刚刚好,七月底、八月初,水稻已到收获季节。看地里光秃秃的样子,似乎已经收获完毕——也就是转了一道手罢了,现在多半已在李唐宾军中。

    而且,这里似乎没有蜀中热啊,让他感到有些舒服——相对而言。

    听父亲说,似乎与“海拔”有关。大夏西高东低,海拔高的地方,即便是在南方,也没有那么酷热。

    再往南走走,看看是不是还有更凉爽的地方。如果南诏境内都这个样子,那么也不是不可以在这里就藩,至少比五管那种湿热地带舒服多了。

    ******

    “发财了!发财了!”军士们一拥而上,打开了大库,里面堆积得满满当当的白氎(dié)吉贝亮瞎了众人的眼睛。

    吉贝,唐代对棉花的称呼。

    氎,细毛布或细棉布,亦叫“细绁”。

    其实就是细棉布。

    这玩意在中原老值钱了,物以稀为贵嘛,是绢帛价格的好几倍。

    有小校抓来南蛮官员,询问一番后,得知弄栋城(姚安)的这座大库里至少存了十五万匹绁布,传扬出去后,全军轰动。

    “不意南蛮竟爱织此物。”王郊听到禀报后,也惊了。

    当然,他有点经济常识,知道这么多绁布一下子涌入中原,价格是要暴跌的,但——还是很赚啊。

    绁布之外,还有六七万匹柘蚕绸,却不知价值几何。

    在他身旁的杨诏对“南蛮”二字充耳不闻,谄笑道:“王将军有所不知,弄栋城乃唐故姚州,南诏夺得此地后,迁走汉儿,又从洱海迁来百姓,这些人爱种吉贝,喜织氎布。就连南诏国主的龙袍,都是用此物织成。”

    “这却是我孤陋寡闻了。”王郊说道。

    在他印象中,西域也爱种此物。于阗国进贡的礼品中,就有许多白氎。

    敦煌那边似乎也种了一部分,且种植历史悠久,但规模很小,与灵州司农寺的吉贝园相彷。

    合着大夏周边都在种这种东西,但大夏才在灵州有那么一小块田地种吉贝。他怀疑蛮人的绁布织造技术已经远超大夏,毕竟他们搞了几百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