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威望与风潮-第2/3页

加入书签
认真分析生产力水平,尊重客观规律,积极融入社会,用符合实际的方式一点点撬动进步。没有让这个时代的人感觉太过突兀,因为让他们有这种感觉了,就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阻力。

一点一点改变,慢慢积少成多,这样阻力最少,也最可能成功,他做到了。

当然,还得感谢唐代那开放到让人惊讶的风气。若换个时代,这样做未必能成功,这是实话。马车一路向北,走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后,就远远看见昌平县的城墙了。

这里人更多。在看到银光灿灿的银鞍直骑士后,又看到跑得飞快的四轮马车,还是接连两辆,众人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

有人问道。

那人不服了犟道:

刘守敬正准备进城,听到众人的喧嚣,顿时止住了脚步。

他是昌平刘氏的嫡脉子弟,今年十五岁。建极四年的时候,被选到宫中,与皇子、公主们一起学习,这次因为家中长辈重病,因此告假数日,回家探视,没想到还没进昌平城,便看到了圣驾—他很清楚,大群银鞍直护卫的人,只可能是圣人,纵然皇后出巡,也只是宫廷卫士随行,不可能出动银鞍直的。

他没有在外面耽搁,加快脚步进了城。

不一会儿,突然有几个少年从外面冲了进来,径直奔到一家店铺前,气喘吁吁地问道:

刘守敬心中好奇,停下了脚步,默默听着。

这是一家主卖塞外山野货、药材、皮子的商铺。店家生意清淡,正在门口打瞌睡,闻言看了一眼少年内,叹了口气,道:

领头的少年满脸问号。

店家摇了摇头,道:

少年一把揪住店家的衣领,涨红着脸,怒道;

店家傻了,原来自己误会了,于是连连告罪。少年人松开了手,兀自骂骂咧咧。

这个年纪,你可以说他别的不行,但需要用虎狼之药才能

维持,那就是侮辱人了,因此格外愤怒。店家擦了擦冷汗,将五六个少年都引进了店里。在外面吵吵嚷嚷,不明真相的人看见了,可能还以为他卖假药呢。

店家让伙计拿来了几顶帽子,一一介绍。

少年们七嘴八舌,纷纷问道。

店家一听,直接摇头,道:

有少年愤怒地敲了敲桌案,质问道。

店家无奈地说道:

店家额头青筋直露,一甩袍袖,直接不理这几人了。

刘守敬在门外听了半晌,也哑然失笑。

同时也感觉有些惊异,在宫里读书习武时不觉得,今日到外头走了一遭,却发现这世道变化得可真快啊。

圣人这威望真是没得说。幽州的少年郎们,最近几年应该经常听到圣人征战的故事吧?大败契丹攻灭渤海,赫赫武功,如何不让人神往?

中年人或还没什么,但热血的少年郎最是敬佩这种有着不世武功的君王。若换个没甚功业的天子,熊皮帽还会这么受人追捧吗?

银鞍直,那是圣人的亲军,代表着大夏第一等强兵,是幽州所有弓马娴熟的少年们最向往的地方。这个天下,变了,人心渐渐变了。

店内的争吵结束了,少年们陆陆续续摔门走人。刘守敬注意到,走在最后一人故意放慢了脚步,偷偷折回去,像做贼一样买了包药,藏好后一溜小跑走了。

店家上上下下打量了刘守敬一番,劝道:

刘守敬没有生气,笑道:

店家也无聊,拿了两张马扎过来,给了刘守敬一张,坐下问道。刘守敬道了声谢,问道。

店家说道:

刘守敬问道。

店家不答反问道。刘守敬点了点头,道:

店家叹道:

车辙转弯?倒是个好办法。刘守敬心中暗赞,有点像圣人说的了。

店家继续说道:「每每弄出一个物事,都能带动风潮。再说回小郎君所问之事,其实很简单,圣人在北平开

办武学,给入学之人发裘衣。禁军将士建立功勋者,也赏赐裘衣、皮毛、手套。这些军兵四处闲逛,久而久之,羡慕的人就多了起来。小郎君或许没注意,光咱们昌平县,一年之内就多了两家皮货店。唉,赚得比我还多。」

刘守敬奇道。

眼前这家店,他虽然没怎么注意过,但模模糊糊有印象,应该是老字号了。

店家恨恨地说道:

他们只能卖裘衣,你还能卖药······

刘守敬笑了笑,道:

店家叹道:

这次轮到刘守敬额头冒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