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有自信?”杰西卡笑着问道。
“你跟我说话的时候喜欢歪头啊。”简渊说道:“这也是遗传心理学。在动物的世界里,歪头露出脖子是很危险的动作,因为会被猛兽咬断脖子。人进入文明其实也就几千年,所以这个潜意识习惯也没有改掉。所以聊天歪脖子的时候,就代表你很信任眼前的人。”
杰西卡连忙把头摆正,不过却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这倒是。那我长得也不丑,你应该喜欢吧?”
“抱歉,我还是觉得......”
“好,我知道了,那就当我没说过。”杰西卡的态度很鲜明,喜欢就说,不喜欢就结束。这个态度倒是让简渊松了口气。
简渊说道:“其实人的潜意识都是很懒惰的,大脑的思考更是懒惰。所以人们都墨守成规的相信好看的人一定有才华有涵养。如果一个好看的人其实粗俗无礼,这样的矛盾信息会让大脑处理起来很烦躁。所以人们都说,长得好看的人说什么都对。我的意思是,你的人生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顺利的,又长得好看,虽然你说的都对,但我配不上你。”
杰西卡撇撇嘴:“别忘了,我可是去你们国家留学过的。这不就是发好人卡嘛,真以为我听不懂。只不过你的好人卡和别人不一样,你的好人卡都带着严谨的心理学逻辑,让人无法反驳。”
简渊哈哈大笑:“好了,换个别的话题吧。”
“其实我找你,还真的是有一件别的事情。”杰西卡拿出手机,给简渊看了一段视频。
这是网络上的视频,居然是国外的育儿经,大概内容就是网络上的外国妈妈们互相交流任何培养孩子。
现在的美国家长,都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者约翰华生的影响。这个约翰就是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约翰认为,孩子对母爱的需求源自于对食物的需求,母亲和孩子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婴儿对目前的依恋,并非是感情,而是一种对营养物质的回报。
这个理论目前受到广大西方家庭的认同,因为在西方的思想哲学里,孩子和成年人其实是不同的存在,也就是说婴儿的等级是低于成年人的。
这个最通俗、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英语中婴儿是用“it”来表示。这就相当于中文里的婴儿不是“他”或者“她”来形容,而是用“它”来形容。
在西方宗教式的思维眼中,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灵魂的存在,而不是有了身体。换句话说有灵魂的身体才是人,没有灵魂的生物肉体就不是人。灵魂才是主导了人的概念,而灵魂的存在形式又往往被强制性的和人的主观意识联系起来。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动物变为人的阶段:vegetative soul(植物灵魂)、animal (动物)、and finally human(人)。所以在发育早期的婴儿因为没有主观意识的存在,并不被当做人看。
再往后,基督教相关的释义中,婴儿也是一种基本上低于人的地位存在,比如《犹太法典》中婴儿地位低于女人,不可因婴儿而危及到女性生命的内容。在婴儿夭折率相当高的中世纪,婴儿基本是量产的。那是人类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婴儿没有主观意识,所以被视为没有灵魂的产物,很难被视为完整的人。
也就是说,婴儿只会进行无意识的选择,吃喝拉撒,不存在记忆,不存在理智的思维
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西方人已经不这么看待了。但是这还是影响到了西方人的一些观念,比如认为婴儿是没有感情的,只有本能的生命需求,所以对父母的爱,这个时候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成长过程中的接触,感情在血脉下的维系日益变深,才会出现亲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你跟我说话的时候喜欢歪头啊。”简渊说道:“这也是遗传心理学。在动物的世界里,歪头露出脖子是很危险的动作,因为会被猛兽咬断脖子。人进入文明其实也就几千年,所以这个潜意识习惯也没有改掉。所以聊天歪脖子的时候,就代表你很信任眼前的人。”
杰西卡连忙把头摆正,不过却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这倒是。那我长得也不丑,你应该喜欢吧?”
“抱歉,我还是觉得......”
“好,我知道了,那就当我没说过。”杰西卡的态度很鲜明,喜欢就说,不喜欢就结束。这个态度倒是让简渊松了口气。
简渊说道:“其实人的潜意识都是很懒惰的,大脑的思考更是懒惰。所以人们都墨守成规的相信好看的人一定有才华有涵养。如果一个好看的人其实粗俗无礼,这样的矛盾信息会让大脑处理起来很烦躁。所以人们都说,长得好看的人说什么都对。我的意思是,你的人生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顺利的,又长得好看,虽然你说的都对,但我配不上你。”
杰西卡撇撇嘴:“别忘了,我可是去你们国家留学过的。这不就是发好人卡嘛,真以为我听不懂。只不过你的好人卡和别人不一样,你的好人卡都带着严谨的心理学逻辑,让人无法反驳。”
简渊哈哈大笑:“好了,换个别的话题吧。”
“其实我找你,还真的是有一件别的事情。”杰西卡拿出手机,给简渊看了一段视频。
这是网络上的视频,居然是国外的育儿经,大概内容就是网络上的外国妈妈们互相交流任何培养孩子。
现在的美国家长,都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者约翰华生的影响。这个约翰就是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约翰认为,孩子对母爱的需求源自于对食物的需求,母亲和孩子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婴儿对目前的依恋,并非是感情,而是一种对营养物质的回报。
这个理论目前受到广大西方家庭的认同,因为在西方的思想哲学里,孩子和成年人其实是不同的存在,也就是说婴儿的等级是低于成年人的。
这个最通俗、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英语中婴儿是用“it”来表示。这就相当于中文里的婴儿不是“他”或者“她”来形容,而是用“它”来形容。
在西方宗教式的思维眼中,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灵魂的存在,而不是有了身体。换句话说有灵魂的身体才是人,没有灵魂的生物肉体就不是人。灵魂才是主导了人的概念,而灵魂的存在形式又往往被强制性的和人的主观意识联系起来。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动物变为人的阶段:vegetative soul(植物灵魂)、animal (动物)、and finally human(人)。所以在发育早期的婴儿因为没有主观意识的存在,并不被当做人看。
再往后,基督教相关的释义中,婴儿也是一种基本上低于人的地位存在,比如《犹太法典》中婴儿地位低于女人,不可因婴儿而危及到女性生命的内容。在婴儿夭折率相当高的中世纪,婴儿基本是量产的。那是人类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婴儿没有主观意识,所以被视为没有灵魂的产物,很难被视为完整的人。
也就是说,婴儿只会进行无意识的选择,吃喝拉撒,不存在记忆,不存在理智的思维
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西方人已经不这么看待了。但是这还是影响到了西方人的一些观念,比如认为婴儿是没有感情的,只有本能的生命需求,所以对父母的爱,这个时候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成长过程中的接触,感情在血脉下的维系日益变深,才会出现亲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