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剖析内心-第2/4页

加入书签
    除此之外,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展现过分娇羞的感觉,诱惑他人而不自觉。所以这样的人会痴迷于有一段令人失望的浪漫关系。

    综上所述,回看李安纯的情况。

    很显然,李安纯表演型人格障碍虽然本来并不严重,又有简渊的帮助,正在逐渐回归到可控阶段。可是同样显然的是,李安纯还没有完全摆脱童年的负面影响。因为李安纯身上的问题很复杂,不仅仅是表演型人格障碍这一种。

    有一个很扎心的现实,其实大多数人的内心,都经历过这种表演型人格的诱发阶段,并且都成年后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比如......

    可以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童年经历中,有没有被家里人从小灌输“家里穷所以别惹事”、“能忍就忍”、“赚钱不容易能省就绝不花钱”这些思想。

    被从小灌输这种思想的孩子长大后和同龄人是真的不一样的。

    这样的孩子容易陷入自卑,容易焦虑,甚至变得没主见,变成付出型人格。极度缺乏安全感,容易多想。喜欢一个人在没有人的地方待着,哪怕什么都不做。独立早,爱操心,不喜欢表达,也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而且这样的人不懂拒绝,比如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遭遇了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也不敢直面提出质疑。

    结账时发现价格不对,但是不敢问,只能默默承受,最多就是想以后再也不来了。或者承受了过多的工作量,也不知道怎么提出,只能在过后暗自懊恼在自己当时的软弱。

    特别是,当别人对你稍微好一点,哪怕是一点点的小事,就恨不得掏心掏肺。不喜欢有亏欠感。更喜欢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这样造成两个极端,一种是自己赚的钱,花了也会有负罪感。另一种是自己赚的钱,赚到就要马上花掉,弥补小时候的缺憾感。

    这就是最可悲的地方,人的一辈子追求的目标,仅仅是源于儿时的缺憾感。

    简渊曾经觉得这一类应该是小众,但实际上他在生活中却看到了太多这样的人。

    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话是“你要懂点事”、“你要努力”、“你要好好学习”、“你要早点结婚”,甚至最多的是“你是哥哥/姐姐,所以要让着弟弟/妹妹,他们小,不懂事。”

    但是很少能听到“你要开心”。

    中式家庭的常态,就是如此。超强的控制欲,把“打击信心”当成“激将法”进行无限制的使用。有的孩子试图和父母进行真诚的交流,都会用一个“你懂什么?这是为你好”来蛮横的遏制。

    绝大多数的社交恐惧症,其实也是有儿时的影响。你不是不想表达,是难以表达。甚至连带着变成了一个怕惹事、怕担事、做事顾虑太多的人。

    甚至内心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当美好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时刻,会恐慌,会患得患失。甚至会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留不住。特别是在感情里,很多人会因为爱情而陷入自卑中,而这种自卑恰恰是日后分开的原因。

    这样小心翼翼活着的人,居然比比皆是。因为这,恰恰就是绝大多数90后经历的教育。

    其实这还是一个尺度的问题,教育孩子勤俭是没错的,但是如果是以“贫穷”的名义进行打压式的教育,这种“低人一头”的感觉会逐渐摧毁自信。

    否则的话,这个世界上哪有这么多所谓的社交恐惧症啊。

    综合起来还是一句话,就是缺乏安全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