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脱节-第4/5页

加入书签
        而夜袭,是以有准备打无准备,少量兵力扰乱敌军,短时间打出打碎指挥链,使其在惊慌状态下不攻自乱。

        在环营保护之下,大营有充足时间准备。

        夜袭的兵少,根本无法构成袭击。

        夜袭的兵多,那就是夜间会战。

        胸有成竹,自然临危不乱。

        所以刘承宗不怕错失良机,只要防住夜袭,就是胜利。

        “对于夜袭明军,我们无需将之歼灭,营外黑灯瞎火,出营乱战,最好也不过是把人杀散了,而我军马摔断腿、人挂在树上之类的损失也必不可少。

        刘狮子摆摆手,对张天琳等人道:“今天夜里,张天琳和高应登不该急,该着急的是左良玉、曹文诏之辈。”

        说来好笑,在急躁这件事儿上,他有非常清晰的自我认知。

        他就是个战争风格非常急躁的领军者。

        发兵就找人、见面就开干,急于求成,追求开战俩仨月就毕功一役。

        这本身其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但他的对手和部下,普遍都是更加急躁的将领,以至于非常邪门儿,显得他还……就还挺稳重。

        这种在开战前就寄望于短时间结束战争的心态,搁在过去的任何一个王朝,都属于急于求成,打仗稳败的完蛋玩意。

        即使战争从来没有做好万全准备再开战的理想状态,政权的军政首脑也会尽量拖延和平时期,做出最大限度上的战争准备,以期战争来临时有更好的状态,取得更高的战胜几率。

        唯独在崇祯年间的大明,没这个条件。

        没后勤准备,哪儿都没粮,准备个屁。

        相应的侦查准备、试探攻击、战场选择、改造地利,也都变得非常简略,没时间,干就完了。

        这种大环境之下的风气,使交战变得草率而冒险。

        而在大家都倾向于冒险的时候,谁的准备更充足、谁更稳重,谁赢。

        夜袭,在刘承宗看来,正是明军急于求战的表现,这让他不由得笑道:“我看啊,该给杨承祖记上一功,烧营有效,宁夏军今夜休息不好,不敢将战事拖到明日。”

        来的肯定是宁夏军,这都不用想。

        左良玉和艾万年的昌平、延绥军都在城下,龙在田的云南军跟张献忠对峙,只有宁夏军闲着,能出动上千兵马渡河袭击。

        “现在就看其发兵规模了。”

        刘狮子对麾下部将安抚道:“若不算南边,发兵规模超过两千,我们就得小心南边,敌军可能全师进犯;若不过千余,那这次夜袭我估计整个兵力也就两千。”

        张天琳眨眨眼,先看看刘承宗,再看看王文秀,又看看高应登,最后又看向韩世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