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陶谦的临终授州

加入书签


  陶谦当然听出了许友的意思。

  本来他心里想让,可现在一听,许友和鲁肃明显有逼迫之意,却又让他心里甚是抗拒,反而想要与他们对着干。

  他没有回应,直接回了州牧府,命两个儿子把收拾好的东西又都放回去,不走了。

  麋竺又跑来跟陶谦提起旧事:“使君,徐州万不可让与潘凤,此人狡诈奸恶,虽可让曹操退兵,所使却都是卑鄙手段。潘凤自从来到徐州,先是夺了阴德的琅邪相,又斩杀了曹豹将军,继而又去北海攻伐孔文举。此等之人毫无爱民之心,如何可将徐州让与此人。”

  他口中所说的“民”,指的是那些世家豪族,不是普通百姓。

  那时候所谓的民意,一般是指世家豪族之意。

  许多百姓依附于这些世家豪族,他们都只能听这些世家豪族的话。

  比如麋竺家里僮客万人,他自己就代表了万人之意。

  仿佛这些世家豪族就是普通百姓选出来的代表一样。

  “刘玄德仁义君子,知孔北海有难而遣兵往救,知徐州有难又领兵来助,甚至舍弃了平原相之职。使君若让,也应将徐州让与刘玄德才是。”

  麋竺又接着说道。

  两相对比,确实是这样。

  潘凤是得罪世家之人,而刘备是救助世家之人,以世家豪族为代表的官府,该向着谁,陶谦心里有数。

  不过他现在不想走了,便是谁也不让。

  “潘琅邪两次救护徐州有功,刘玄德亦有尽力,只是我未离开,何来让州之事,此等言语不可再提。”

  “有使君统率徐州,乃徐州百姓之福。”

  陶谦都这么说了,麋竺不好再继续提让州之事。

  鲁肃又去见陶谦,知道他不想走了,这徐州便也不能再让,只好带着许褚告辞回去。

  潘凤本来也不指望陶谦能这么爽快就让出徐州,他不死,怎么可能会让。

  古语有云,惟名与器不可假于人。

  名就是州牧之名,器就是州牧印绶。

  代表着权力和身份地位的东西,不到临死的那一刻,是不会交出来的。

  就像古代的皇帝一样,就算再老,太子再大,不到病得要死的地步,就绝对不会将帝位让出去。

  亲生儿子尚且如此,何况要陶谦将州牧之职让给一个外人。

  并不是人人都如韩馥。

  潘凤现在只能等着陶谦死了,如果不出意外,他也没几个月好活。

  曹洪带兵从即丘退走,因为是有序退走,潘凤没有去追,而是领兵退回开阳。

  现在是兴平元年五月中旬。

  陶谦接到兖州传来的消息,终于证实了曹操退兵的原因。

  果然是张邈背叛曹操,正如潘凤所说一样。

  同时也证实了潘凤与张邈确实曾有相约。

  然而陶谦却又开始忧虑潘凤如夺琅邪一样,来夺了他的徐州牧之位。

  又因曾两次败于曹操,惊惧忧烦交集,竟然病了,吃了不少药也不见好。

  不过此时病尚未重,仍然可以处理公事。

  六月,听闻豫州刺史郭贡,在张邈叛迎吕布时,先是领三万兵去到鄄城城下,却又不攻城,领兵退走,去颖川和汝南征剿刘辟何仪等黄巾蛾贼。

  然而郭贡与兖州刺史刘岱同命相怜,他不但战败了,并且和刘岱一样,死于黄巾之手。

  陶谦于是上表荐举刘备为豫州刺史,让他屯住在小沛。

  小沛就是沛县,位于泗水河畔,与徐州彭城相邻。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和部曲家眷去了小沛,辟颖川陈群为别驾,又收汝南陈到为部曲,同时在沛县纳甘夫人为妾。

  今年大旱加上蝗灾,百姓庄稼颗粒无收,谷米卖到五十万钱一斛,到处都是饥饿之民。谷

  潘凤拿出五万石粮,留闵纯在莒县,让郑威来开阳,在城外开设粥厂,煮糜粥救济百姓,不让他们饿死,助他们度过灾年。

  潘凤每日出城巡视,叮嘱粥不可过稀,虽然做不到插筷子不倒,毕竟粮食有限,但也要能让人活命。

  八月,潘凤又再拿出五万石粮,继续煮粥救济百姓。

  他曾想过要减少军中兵士口粮,省下粮食来救济百姓,但被鲁肃劝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