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同袍旧友-第2/4页

加入书签
  虽然话只说了这一句,但赵固那冷锐的目光却让周振心慌不已。

  周振将身子下躬,口中回道:“将军,属下这便将他们放了。”说完,便退出了正堂,转身向外走去。

  “哼,小人。”望着周振离去的背影,赵固冷哼地骂了一句。

  郭诵见状,不解其意地问:“赵大哥,您的手下也敢背着您做事?”

  “唉...”

  赵固叹了一口气,拉着郭诵与李峻坐下来,深感无奈道:“若真是我的属下,又哪里敢如此呢?”

  赵固原本追随梁王司马肜,与当时身为牙门将的李峻同属一个派系,算是司马肜的家臣。

  自平叛齐万年之战后,梁王司马肜便将这些家臣安插在各处的紧要之地。

  李峻因过于年少被委派到平阳郡任督护,而赵固则领了安北将军一职,镇守在秦州。

  梁王故去,靠山没了,梁王一系也便散了。

  李峻失去了督护一职,赵固也没能保住权势,虽说安北将军这一官职未被剥夺,但手中已然没有了什么权利,所辖兵卒也只剩下他原有的人马。

  近几年,雍秦两州大灾,谷粒绝收,民不聊生下的军伍也是过得艰难。

  赵固在缺钱少粮的状况下,不得不投到成都王司马颖一系,成为司马颖帐下右积弩将军刘聪的一名属将。

  刘聪乃是宁朔将军刘渊的第四子。

  刘渊不仅辅助司马颖镇守邺城,更是离石匈奴五部的监军,是十万匈奴军的实际掌权人。

  赵固与其说投在了司马颖的门下,更多的却是仰仗了刘家父子的权势。

  思变才能变,再加上有了刘聪的照应,赵固从秦州调到了司州,成为了曲沃城的守将。

  曲沃城正是轵关径的北口,是通往中原腹地的兵家要地。

  “唉...”

  赵固讲述到此,不禁又长叹了一声:“那长史周振是刘聪送来的人,说是辅助之人,其实就是刘聪的耳目。”

  李峻听着赵固的叙述,感慨不已,一脸感同身受的神态。

  这时,李峻突然想起李秀还站在门外,赶忙起身道:“哎呀,坏了。赵大哥,咱们兄弟这一说话,忘了门外还有一人未与赵大哥介绍呢。”说着,便起身跑走出门。

  此刻,李秀已经孤身一人在院中站了许久,听着正堂内的高谈阔论,气恼和郁闷让她的明眸都要冒出火来。

  见李峻是跑出来的,李秀的火气消了大半,只是依旧撅着嘴无声的埋怨。

  “抱歉,抱歉,真是忘了,太对不住了。”李峻不住地陪着不是,拉着李秀走进了正堂。

  不等介绍,赵固望着一身戎装的李秀,又看了看尴尬陪笑的李峻,咧嘴笑道:“李二郎,行呀,找个婆姨也是个军伍中人,快与哥哥介绍一下弟媳吧。”

  赵固的话一出口,李峻与李秀都愣在了当场,郭诵也是看光景般地大笑起来。

  婆姨一词,多是并州、秦州一带对妻子的俗称,李秀是不懂的,但她明白什么叫弟媳。

  听到赵固如此说,李秀的俏脸顿时红了起来。

  “啊...?”

  李峻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赶忙辩解:“不是的,不是的,赵大哥你误会了,李秀是南夷校尉李毅之女,李护军是来为二郎撑腰的。”

  “哦...撑腰?有意思,哈哈。”赵固被李峻的话逗的大笑。

  他没想到李峻会这样说,也更难相信当年一刀砍下齐万年头颅的李家二郎,如今会让一个女子来撑腰。

  赵固笑罢,对着李秀道:“原来你是李毅之女,我在秦州时与你父有过交往,也知他有个能征善战的女儿,没想到竟是如此年少。”

  说着,赵固看向李峻,又转头望了望李秀,对着郭诵笑道:“郭小子,你说大哥我说的有错吗?多般配呀!还能撑腰!”

  正堂内,除了尴尬的李峻与李秀外,剩下的一老一少皆是大笑不已。

  玩笑之后,四人又是闲谈了一会儿,长史周振与老卒程放带着郭方与骞韬走进了正堂。

  郭方倒是正常,骞韬的脸上有些伤痕,衣襟也带了些血迹,应该是受了些责难。

  李峻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冲着两人笑了笑,拉着他们介绍给赵固后,似是无意地问向骞韬:“怎么不见你的弟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