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仁政

加入书签




    族长很满意,也表现的很开心,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他不曾见过的。哪里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过,做梦也梦不出来。    朱由检打算回京,并且已经下定决心,虽然有许多少年想跟着朱由检去找寻更好的前程,但是朱由检却并没有答应。    醋意满满的一一也非常害怕,害怕自己在二爹那里失去宠,一个缺少关的孩子,你永远也想象不出来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任举动出来。    在回京之前,虽然有颇多不舍和牵挂,但是到了离别之时,总要果决。    一一死活要跟着朱由检,打死都要跟着那种,而铁面苏三的儿子却不争不抢,站在那里默默目送。等到朱由检走远了,才湿润了眼角。    徐应元站在宫外焦急等候,这个自认为自己是新皇帝边的老太监狡猾程度并不比魏忠贤要逊色。此人与黄立极的关系也非常微妙,对于朝政之事,也喜欢指手画脚,并不太老实。    而朱由检却心事重重,铁面苏三的事,还有女真人以及皮岛的事,都让朱由检有些抓狂。    还有袁崇焕,这个不省事的家伙又该怎么安置也让朱由检很忧愁,最后朱由检又把目光落在了一个小家伙上,把一个小孩带进宫里,指不定被太监们给折磨成什么样子,这一点也让朱由检很烦恼。    事多了,乱成麻,朱由检毫无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处置的还有魏忠贤和崔呈秀这几个家伙,还有…还有老妖婆客氏也不是什么善茬。    一切都将会是新的开始,但并不代表着要把所有的旧东西全部推倒。    “过犹不及”    刚刚登基便匆匆跑出去了宫,这个新皇帝让大臣们和太监们都很难猜透,究竟在想什么,又究竟会做什么。    当朱由检端坐龙椅之上以后,方知这个位置并没有那么好。铺天盖地的奏章从司礼监被转送过来,有些是要求拨款的,有些者是相互弹劾的,还有些是请求回复袁崇焕官职,并重新启用袁崇焕的。    而魏忠贤依旧皮笑不笑,虽然心里慌的一比,但依旧表现出不慌不忙的样子。    在面对内阁弹劾自己的奏章之时,魏忠贤表现的很淡定,只是不停道:“请陛下明察!”    一一被朱由检安置在了自己书房里,并下令,没有口谕,任何人不得见他,而一一也不被许与任何太监有往来,一一被隔离开来了。    “朕…想见见内阁首辅,和诸部大臣,想和他们聊聊天!”    王承恩领旨后,便去通知内阁首辅和诸部尚书。    “小皇帝要见我?”    正在和第八房夫人在上沟通感的首辅黄立极表现的很吃惊,不知道小皇帝找他究竟有什么事。    黄立极的小妖精道:“老爷,你堂堂一个当朝首辅莫非还怕一个娃娃不成?胆子怎么越来越小了呀?”    黄立极心里忐忑不安,却也不敢怠慢,虽然非常紧张害怕,却只能强压内心的不安。    “勤雨”    大臣诸公们排着队,等待着陛下的问讯,这样的场面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出现过了,天启朝时,天启帝少有理会朝政,许多军国大事都被魏忠贤包办了。    此时的一一还像木头一样立在御书房,他不明白自己的二爹怎么就成了皇帝了,如果还好有想法,接下来的想法就非常混账了。    “不知京师的命案,黄阁老有没有听说过?”    朱由检没有给黄立极思考的机会便直捣黄龙,问了一件让黄立极颇为尴尬的问题。    黄立极张着嘴巴,想要说什么,却觉得像是失忆一般,不知该说些什么。    “如此大案,莫非黄阁老全然不知?这恐怕不是黄阁老的作风吧?”    朱由检笑了笑道:“朕刚刚继位,诸多事还需要你们这些老臣啊!朕还有重担交付于你们啊!”    黄立极竟然鼻头一酸,软在地上磕头道:“老臣定将视死效忠皇上,效忠大明!”    能够用如此的方式清醒脱俗的把话题给转移了,足以看出黄立极老谋深算。    朱由检也假装忘记了自己的问话,嘉奖了一番黄立极的忠心以后,便让他走了。    接着,朱由检连续见了好几个大臣,这些人大多都是喊口号,表忠心的,令朱由检不免有些疲劳,大话,话,空话,让朱由检觉得有些恶心。    但朱由检却纷纷给了他们嘉奖,对于朱由检来说,这个路就叫做迷惑对手,再给他来个回马枪,麻痹对手,让他们没有准备。    “看来,真心的大臣并不多!”    此时,大明的国库早已经空虚。实际上这种空虚从万历年开始便一直存在,国之根本在于银子,一个没有银子的朝廷,是很难应对许多危机的。    天启七年,国库里的存银不足二百万,这是什么概念?这些银子都还不够补发各地的欠饷,这也就是为什么崇祯元年会连续的发生兵变,发生兵变的原因还是因为银子不到位。    国库无银,说什么都是空谈,而这些诸公大佬家有没有银子呢?朱由检想到了魏忠贤,这是一把锋利的刀,借刀杀人,没有什么不妥。    光是辽东地区的所谓剿奴辽饷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像黄立极这样的当朝首辅却还在为了如何应付党争而用尽手段。    这些人不该死吗?当然该死,只是这些人都是一些老油条,文人的嘴脸,阉党的险恶。    而对于百姓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不过也只是能够活下去的一个环境。    新皇登极,朱由检想给百姓一点福利,要让他们看到盼头和希望。    历朝以来,大明王朝税赋说不上是最低的,但也决不是最高的。而百姓之所以生活在水深火一个中,归根结底还是王朝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    腐朽的大明机器,千百年也难遇的诡异天气,小冰河期的寒冷…还有作乱的“民匪”。    民为过之本,民者以食为天。    税,赋。    自古以来有喊出用不加税口号的帝王,却从未有过永不加赋的口号。    税收之为国库,赋却是帝王的银袋子。    于是,崇祯皇帝朱由检颁布用不加赋之口号。百姓无不感激涕零,文武大臣也被深深震撼!如此魄力,自古以来,三皇五帝,秦皇汉武,也未有哪一个帝王如此喊过!    而此刻,一一却显得有些惆怅,因为他再也不能自由自在的想去哪里便去哪里,皇宫,帝国权利的心脏,却也是锢人的牢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