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亲军阁和后勤阁的组建(一)-第2/3页

加入书签
  用途:杀伤近距离有生目标

  类型:半自动手枪

  服役期间:1911年–

  研发者:约翰·勃朗宁

  口径:11.43mm

  初速:253m/s(830f/s)

  有效射程:50m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枪管偏移式

  发射方式:单发

  供弹方式:弹夹

  弹夹容量:7发

  膛线:6条、右旋

  全枪重:2230g

  望着这并排排列的四把M1911,白少阳想起了射箭高手牧凡。

  按照说明书上的提示,白少阳装弹并打了“一枪”。

  随后一些鸟儿听到了枪声,四处浪飞。

  一个被时空猎人带来的杂货铺,里面有多达一万件的武器,并且这些武器装备都不是同一个时代的。

  因为它们跨度长达五百多年。

  这些武器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几乎涵盖了五个世纪的各种武器。

  在这些武器之中甚至还有朴刀,(介于大刀与单刀之间的一种兵器,俗称双手带)。

  这是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使用时,两手握着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样,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来劈杀敌人。

  这是一种长而宽的钢刀,可以装在木柄上成为比一般大刀还要长的长兵器,也可以卸下来单独作为一种短兵器。

  不过像朴刀这种比较奇葩的刀,并不怎么适合所有人使用,这和口味没有关系,但和气质有关。

  关公耍大刀那叫作气质,而张飞耍大刀那就叫作搞笑了。

  除此之外还有短刀,当然短刀的携带也是很有讲究的。

  根据说明,短刀的使用主要有两条原则:

  一是要隐蔽,也就是让别人看不出你带着刀;

  二是有利于出刀。

  但是短刀往往出现在生活中比较多,并不怎么在战场上使用,江湖人士往往佩戴短刀,因为它很方便。

  汉之后,刀逐渐取代了剑,成为战场上短兵器霸主,成为战场上的主流兵器。

  此后剑也逐渐消失于军阵之中。

  资料记载:

  剑的生产成本过高,工序非常复杂,所以难以适应大规模战争。

  早期的剑属于青铜造,汉以后开始是钢铁造。

  青铜硬度高,但是也脆,导致剑不能做长,长了就经不起碰撞。

  所以春秋战国时的剑一般都不超过50厘米。这种剑的劈砍性能基本为零,只能以刺为主。

  但是青铜铸造为后来钢铁剑的生产积累了许多经验,例如分层铸造,就是后来夹钢法的雏形。

  青铜武器的生产采用“铸造”,而钢铁武器生产采用“锻造”。

  它被当做仪仗器和装饰器,只有一些文人、官员佩戴。

  在此后的朝代之中,剑从未再进入军中成为主战兵器,剑的销声匿迹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剑的时代结束了…

  武器的百花齐放的时代来临。

  在这些装备兵器之中,还有许多种类型的枪,枪是以刺为主的兵器,其长而锋利,使用灵便,杀伤力很大,破甲功能尤为出色,有“百兵之王”的美称。

  上战场杀敌,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刀具器械,这也算是符合常理的事情。

  在得到这些武器以后,白少阳令陈皮阵的三百士卒对这些武器装备进行分门别类,而陈皮阵的统领就是杜月仙,对于武器装备特别感兴趣的杜月仙也自然非常乐意做这件工作。

  于是白少阳特此提拔杜月仙兼任后勤阁阁长之位,至于为什么叫后勤阁阁长,是因为白少阳一时不知道称呼这个部门为什么部门,所以就暂时的将这个还没有组建起来的部门定名为后勤阁。

  行军打战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并不是说打就打,说撤就撤的。要考虑的问题方方面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后勤保障问题。

  俸赏行装、盐菜口粮、骑驮马驼、运送脚价、整装安家工食口粮、采买办解、折价抵支、杂支、廪粮车马锅帐、安塘夫工、军功议恤、阵亡赏恤…

  后勤阁的任务重大无比,可白少阳却苦于没有这样的人才可用,哀叹无比。

  且行军打仗涉及的问题非常多多,可谓是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