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三军六阵的建立(二)

加入书签


  虽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构建,但有了这么一个框架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

  此刻,白少阳愈发意识到制度和人才的重要性。

  虽说江阳城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城,但麻雀虽小,五脏也得要俱全,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是很难构建起一个新的政治体系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过,幸运的是白少阳的脑子里居然能补捕获知识,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那些知识似乎能够自动进入到白少阳的脑子。

  完全不用自己去思考,这些知识便从不同的方向飞奔而来,且是快活的奔入白少阳的脑子里。

  回到房间,白少阳伏案小憩。

  思绪纷纷。

  从小就有从军想法的白少阳对于军人有着极多的崇拜,特别是对于“军”字一词,更是将其视作“标榜”,只是年少无知,不知何为军。

  正思索着,一本《百科全书》飞跃进入白少阳的脑海世界之中,这种感觉比最后那三秒还要的爽朗。

  斑斓星空之下,许多书悬浮在夜空之中,闪烁着点点的金光。

  《百科全书》曰:

  军,圜围也。——东汉·许慎《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这些文字纷纷飞入白少阳的大脑之中,几番摇头之后,新的篇章出现: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

  军为军队的编制单位,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

  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白少阳摇摇头,依然困惑。

  脑子里又想起中学时代所背诵的《论语·子罕》篇中的一句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所谓的三军,多指步、车、骑三军。

  春秋战国时的战争频频,国家虽多,但大多都建有完备的军事体系。

  春秋时大国都设三军,只是各国称谓有所区别。

  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

  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

  齐鲁吴三国都称上、中、下三军。

  魏国称前军、中军、后军。

  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

  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

  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

  前军是先锋部队;

  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

  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古代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

  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裨为军的编制。

  二十一世纪,前军、中军、后军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

  …

  知识逐渐获取并被白少阳大脑融合,脑子里的一个模糊思路也开始逐渐形成。

  在这浩瀚夜空,四处虽如灯火璀璨,却又深不可测。

  “我究竟去到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后,白少阳突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开始变得轻盈无比,差点以为自己可以如腾龙那般没有翅膀亦能飞翔。

  一本书快速向白少阳飞来,白少阳伸出手,轻松接住。

  此书为:

  “逍遥榜!”

  此刻,不由一惊!

  民间流传的“逍遥榜”一直是江湖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却从未有人亲眼所见。

  据说这逍遥榜乃是一个隐秘的组织所编写,能上此书榜单者皆是不同寻常之人物。

  李鼎霸!

  接过这逍遥榜以后,白少阳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李鼎霸,只是,此时此刻李鼎霸究竟还在不在“白帝城”已经成了一个未知数。

  但,还未等白少阳来得及细看,这逍遥榜便如长了翅膀一般快速逃离飞去。

  千金易得,名将难求!

  若能得到这逍遥榜单上面的大将,又何愁大业不成?

  只是,此刻的逍遥榜早已没了踪迹,再难寻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