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破产了多少次?——一段关于希腊负债和破产的简易历史-第2/4页

加入书签
  法国:1701年、1715年、1770年、1788年、1812年

  1932年,希腊第三次宣布破产。时任总理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EleftheriosVenizelos)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在1929年大萧条之后,他本该意识到这次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相反,他依然把当时的希腊汇率与黄金和英镑挂钩,导致了最终的破产。

  萨诺斯·维尔米斯写道:“那次破产之后,无论是韦尼泽洛斯还是反对党领袖帕纳吉斯·查达里斯(PanagisTsaldaris),都不得不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希腊的国内市场上,随之也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其实当时希腊农民受危机的影响不大,因为跟城里人不同,他们的生活是自给自足的。真正受到打击的,是那些交易希腊债券的人和社会上层阶级,而后者的人群比今天要少很多。”

  “当时的希腊经济很脆弱,生产量很低,没有重工业,出口不多,旅游业完全不存在。后来在旅游业发展起来后,才慢慢填补了预算的亏空。现在的问题则完全不同:一方面是国家福利制度的匮乏,另一方面是城市化的过度膨胀,再加上一度辉煌的农业也今不如昔,这一切都让今天的希腊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二战后的希腊

  上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后,英国和美国都专注在与共产主义的内部斗争上,也分别受到了希腊负债危机的影响。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放弃,剩下美国孤军奋战,启动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意在协助欧洲进行战后重建与复兴。美国政府一边观望,一边将政府预算花在了社会高层设施的建设上,而这也导致了共产主义阵营不断壮大,最终导致美国不得不建立了高度控制的行政制度。

  整个50年代,雅典的上层社会都在挥霍希腊的国际金融储备,甚至将本该用于农用机械的汽油占为己有,用在自己的豪车上。根据当时驻雅典的美国记者约瑟夫·哈里森(JosephHarrison)回忆,当时的希腊富人们“整天为自己的祖国哭泣,却不屑于交税,并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转移到了美国、瑞士和埃及。”作为一个当代希腊人,我不得不说:如今希腊的困境,与当年是何其相似。

  1955年至1963年,在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KostasKaramanlis)总理任职的八年间,局势越来越糟。希腊的信贷机构开始把大笔资金外借,借款方大部分都是建筑承包商,无数不合格的建筑拔地而起,房地产商人迅速暴富。这一切给现在的希腊社会留下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在雅典街头,伫立着大量无用的破建筑和烂尾楼,道路质量也破烂不堪。

  1967年至1974年,希腊处在军政府的统治之下。政府继续高息放贷,却被内部高层和军事机构瓜分。1974年7月,希腊入侵塞浦路斯,这才真正用上了他们之前购买的大量军火,却最终被土耳其打败。这样一来,希腊必须再次借款,以购买更新的武器,并帮助国家重振旗鼓。

  帕潘德里欧时代

  1981年,希腊加入欧盟。这是个历史性的关键事件。但矛盾的是,正是在同一时期,希腊社会主义党接手了政府,而就在他们拿到权力的那一刻,便立刻摒弃了该党反对加入欧盟的传统;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启动了“地中海项目”,旨在以宏观手段维持希腊经济的运转。

  这一项目的主要目的,还在于促进希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建设。但时任总理安德烈亚斯·帕潘德里欧(AndreasPapandreou)的这种做法,让鼓吹私有化的英国保守党首相撒切尔极其不满。通过这个项目,帕潘德里欧成功地将资产进行重新分配;另外,他还加强了对私有企业的干预,将很多公司收归国有——不幸的是,结果并不理想:随着国有机构的壮大,失业率、通货膨胀、和预算亏空也随之增长了。

  欧元区和奥运会

  在随后几年里,政府又启动了多个财政紧缩政策,生活也还在继续。1966年,希腊又面临着两个悲喜未卜的临界事件:1.雅典宣布申办奥运会。2.希腊国内对加入欧元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在不稳定的政治局势下,时任体育部长乔治·利亚尼斯(GeorgeLianis)趁虚而入,提交了2004年奥运会的申请。最终的申办成功,给希腊的爱国主义情绪也打了一针兴奋剂。而就在此之前,时任总理科斯塔斯·西米蒂斯(KostasSimitis)也让政治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并为希腊设立了诸多宏伟远大的目标,其中就包括在加入欧元区后保持希腊经济健康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