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偷关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一年正月底,集结好人马的李自成,便即迫不及待的带领二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着开封而去,准备进行第二次攻打开封。

  在洛阳,他留下制将军刘宗敏为主,李岩为辅协同守城,共留兵近八万。

  但是李岩第一时间便将他们解散,只留下三万有战力的军队开始操练,其他人则散落于洛阳周边垦田屯地。

  对此,已经习惯了掳掠生涯的刘宗敏十分的不悦,但却也无可奈何。

  李自成走时曾交代过,军事上两人商量着办,政务上则是听从李岩的安排,不得擅自插手。

  好在刘宗敏虽然是个大老粗,但却也明白自己几斤几两,虽然心头不痛快,但却并没有对李岩如何操持政务指手画脚。

  洛阳周边的生产开始缓慢恢复,李岩虽然有雄心壮志,更有年轻人的冲劲干劲,但却没有充足的物资支持他快速的恢复河南地界的生产。

  无论李岩将前景说的如何天花乱坠,但是一听到恢复生产需要的海量银子和粮食后,刘宗敏都将头摇的如同波浪鼓,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直接予以拒绝。

  开玩笑,闯军如今就这么点家当,你只是恢复洛阳一地,需要的钱粮就将仓库搬去大半,哪那么多闯军兄弟还吃什么?

  当李岩愤怒的将这种情况上报于正开赴开封的李自成之后,李自成也难得的驳回了他的要求,他也不敢冒这种风险,将自己的老本大半投入下去。

  不过为了避免挫伤这位主动投靠,而且才能过人的知识份子,李自成忍痛下令李岩可以调拨不超过十万石粮食,二十万两银子的权限。

  事实上,这个权限已经是极为的优厚了,这些钱粮差不多已经是李自成全部身家的一成了。

  虽然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数量,但李岩也明白妥协才是政治的核心,这些钱粮若只是恢复洛阳地界的民生,那也是足够的了。

  唯一的缺陷便是耗时极长,可能两三年后,才能见到成果,这个明显不利于闯军的良性循环。

  不过有钱粮总比没有的好,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经过一番演算后,李岩也开始投入到繁杂的大生产之中……

  在收到李自成已经开赴开封,并且安营扎寨的消息后,李征也不耽误,留下八千人守卫潞州府之后,再次带着大军向西而来。

  这一次向西而行,李征完全是隐藏行军,没有上次哪般大张旗鼓,人还未到,整个陕西便草木皆兵。

  狼骑营作为上次首功,更兼熟悉道路,这次依旧是充当着先锋。

  依旧是十分熟悉的潜行而前,不一样的是,他们这次并不是翻越大山,而是作为大军先驱,混入潼关之内。

  如今的潼关之中,可谓鱼龙混杂,商队络绎不绝。

  而最受欢迎的商队,自然是远道而来,运粮贩卖的商队。

  潼关是一处堡垒,里面的基本上全是军人,大小商队穿关而过,基本上没有可以例外在关内休息的商队。

  唯一一个例外也许就是粮商,这是陕西境内最为紧俏的物资之一,在山西道路断绝之后,陕西境内的粮价可谓一日三涨,更可气的是,还根本看不到下落的那一天。

  只是数个月,陕西的粮价已经是半年前的三倍以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就算这样,依旧是有价无市。

  并不是陕西老百姓们都太有钱了,而是本地商人都已经看到了粮食未来的前景,无论外面运来的粮食有几许,他们都可以联手吃下,然后屯集居奇,以更高的天价定量向外发卖。

  潼关作为一线,粮饷还算有保证一些,但是也只是半年前的六七成样子,至于内地的军队,那就更加不用说了,能够拿到一半的粮饷,就已经是上官洪恩了。

  今日潼关迎来了一支庞大的粮队,看那领队的模样倒是熟人,是江南一带世代贩粮的大商行的东家,来往潼关都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不过这次几百人的规模,还有近千车的粮食,却还是令潼关守军开始警觉起来。

  远远的就关闭关门,对着这支缓缓接近的商队虎视眈眈。

  守关的贺人龙并没有因为是熟人就放松警惕,更没有因为之前经常偕油就让他们轻易入关,而是小心的派出一队人,将所有人员和物资全部搜检了一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