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征兵-第2/3页

加入书签
  胡人似乎一开始就已经预料到谢家不会让心腹主力走在前面,所以才布下了这个大陷井。

  如果不是对领军的谢家人极其熟悉之人,是很难做出这么精准的判断。

  又或者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帮人也说不定。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帮人,至少可以看出那些人不仅熟悉朝廷内部各种体制,而且对谢家也了如指掌。

  属下甚至怀疑,那些人有可能是曾在伪朝当过官的汉人。”

  宁志远想了一会才点头道:“确实很有可能,否则就难以解释这一切了。

  假如真有这样的高人在胡人背后指挥,那我们以后在对上胡人的时候就要格外小心了,不能再把他们当成以前的胡人看待,以免一时大意着了道。

  老章,我觉得南方的局势在不久之后有可能会发生大变,我打算现在开始大量征兵以提前做好准备。”

  “主公英明,现在正是征兵的好时机。

  西北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毕竟兵员有限,而且如今还要分出一半镇守东北,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既然主公暂时无意南进,还不如趁现在开始大举练兵,以备日后之需。”

  “我也是这样想才决定征兵的。这次征兵,我打算在西北和东北两地同时进行,西北征十五万,东北征十万,一共二十五万新兵。

  只是征兵容易养兵难,一下子收进这么多人,这几年粮草方面肯定又要犯难了。”宁志远不禁叹了口气。

  章文轩也觉得这的确是个很头痛的问题。

  这二十几万青壮一旦入伍,就相当于两地民间一下子少了二十几万能耕种的壮劳力。

  尤其这些全是新兵,为了培养他们的战力,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训练。这样就很难像老兵一样在农忙的时候半训练半耕种了。

  如果没有稳定充足的粮食来源,是真的很难养活这么多新兵。

  虽然有海外购粮这步棋,但万一那些周边小国因为当年收成欠佳或其他原因不肯卖粮的话,难道真要劳师动众出兵坐船去抢吗?这绝非长久之计。

  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希望苏先生在东北所新建的梯田能够顺利产粮。

  假如可行,那就可以在更多地方推广此法,甚至可以把部分西北百姓迁到东北这边来种田。

  东北的土质虽然比不上江南或江东等地肥沃,但肯定比西北要好得多。

  实际上,此时在西北和东北两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春播。

  由于春播事关整年的收成,因此所有农民都十分重视,不敢轻忽大意。

  相比于其他地方,漳州和临祈这两地官府则显得更加紧张。

  因为这是梯田的第一次春播,能否成功就看结果如何了。

  当地官府知道上头非常重视这些梯田的收成,所以他们自然不敢大意,几乎每隔几天就派人过来巡视一番,以确保春播能够顺利进行。

  池非身为梯田计划的总负责人,理应到现场视察春播事宜。

  但一来他不懂种田,就算到了现场也作用有限,二来他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组建第一支火枪小队。

  这几个月来,工坊的工匠们经过不断的实操和磨合,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工序已经逐渐上手,制造出来的零件已经基本符合要求,废品率大幅下降。

  能有这么大的进步,其中新增加的检修部以及计件奖励法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尤其计件奖励法的效果最为明显,现在每个工匠都卯足劲生产合格的零件,来赚取奖金。

  奖金拿得最高的工匠,甚至可以达到二十多两一个月。

  在西北可能要干上一年才有这个数目,如今仅仅一个月就有这样的收入,那些工匠自然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般拼命干活。

  由于采取分工加流水的方式进行加工组装,只要成品率一上去,其惊人的工作效率自然就会体现出来。

  仅仅三个月时间,工坊就已经做出了一百多支及格可用的火枪,弹药更是不计其数。

  这样的效率跟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有了这一百多枝火枪,池非觉得是时候组建一支火枪小队进行长期训练了。

  只要这支百人火枪小队成长起来后,就能教导更多的新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