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吴工匠试完后,池非也亲自上手一杆一杆地试,结果还是一样。
二十步内大概有个两三成的命中率,一旦超过这个距离,就只能靠运气了。
虽然说这山寨枪具备了燧发枪的基本功能,但这命中率也太让人着急了。
另外吴工匠他们也已经按照池非的要求在枪头装了个类似于准星的定针,这应该不是瞄准的问题。
而且这么近的距离内,就算不用准星也应该可以打中才对,为什么命中率会这么低呢?
他当年在看视频和资料的时候,曾经看过一组数据。
有人曾对法国的滑膛枪做了一项试验:让一百个普通士兵对一个人形目标用滑膛枪击100发,在100步也就是70米左右的距离时可以命中50发,命中率为50;200步时也就是150米左右的距离可以命中30发,命中率为30。
而这山寨枪在二十步的距离内仅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命中率,五十步更是连百分之五都不到,差得也太远了。
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
池非一时间也想不通问题所在,于是问了吴工匠另一个问题,“这三杆火铳你们一共花了多少时间来做?”
吴工匠回答道:“差不多半年时间。原本一共做了五杆,但有两杆炸膛了,所以现在只剩下这三杆。”
池非听完不有些失望。
怪不得前朝工部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才做出一百多支火铳,实在是太费时费力了。
“最花时间的是哪部分?”
“是这铳管。
为了让铅弹顺利出,我们需要把铳管内部打磨得十分光滑才行,否则容易引起炸膛。
这道工序是最费时间的,需要一点一点地研磨,如果太用力的话又容易让铳管开裂。
光是这一步,我们几乎做废了上百根铳管。
一旦做废,只能回炉再造,重新开始,因此才会如此耗费时间。”
果然最难的部分就在于这枪管。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根本无法实现量产。
池非有些感慨地看着手中的山寨枪。
这准度问题他还能勉强忍受,毕竟滑膛枪原本就准度一般,但就这产量实在不敢恭维。
几十个工匠足足花了半年时间才做出三杆勉强能用的,这种效率还怎么大规模装备军队?
在看着看着,他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赶紧把其他两杆山寨枪也拿过来仔细对比,最后还单着一只眼往枪管里面瞄了进去。
过了一会,池非放下手中的山寨枪叹了口气。
他终于知道准度这么差的原因在哪里了。
每一支枪管的内径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大,有的小。
而且枪管里面并非从头到尾都是直的,里面有些地方是弯的。或许不能说是弯,而是不够垂直。
因为枪管内径不是呈一条直线,使得铅弹在顺着枪管喷出后,由于惯的作用,导致击轨道发生了变化,所以准度才会如此差。
造成这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打磨这道工序出了问题。
因为工匠们完全是靠手工进行打磨的,所以很容易造成枪管内径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角度容易发生偏差,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毕竟人又不是机器,怎么可能做到那么精准。
等一下,机器?
池非忽然想到了一个被自己所忽略的地方。
想要大规模量产标准化的燧发枪,单靠每个工匠一杆一杆地做是肯定不行的。
不仅要有流水线式的分工作业,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机。
没错,缺的就是机。
不需要太过复杂先进的机,这也完全不现实。
他想要的,只是可以进行标准化研磨工序的简易钻孔机即可。
换句话说,这机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对枪管内径进行统一标准化的打孔和研磨即可。
这样做出来的枪管内径不仅大小一样,而且也会是直的。
只要枪管的问题解决了,那想要大规模量产就有可能了。
所谓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用于打磨的简易钻孔机是必须要做出来的。
想到这里,池非顿时精神一振,立刻去跟那些工匠商量这简易钻孔机的事。
那些工匠从未听说过机这种东西,全都听得一头雾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二十步内大概有个两三成的命中率,一旦超过这个距离,就只能靠运气了。
虽然说这山寨枪具备了燧发枪的基本功能,但这命中率也太让人着急了。
另外吴工匠他们也已经按照池非的要求在枪头装了个类似于准星的定针,这应该不是瞄准的问题。
而且这么近的距离内,就算不用准星也应该可以打中才对,为什么命中率会这么低呢?
他当年在看视频和资料的时候,曾经看过一组数据。
有人曾对法国的滑膛枪做了一项试验:让一百个普通士兵对一个人形目标用滑膛枪击100发,在100步也就是70米左右的距离时可以命中50发,命中率为50;200步时也就是150米左右的距离可以命中30发,命中率为30。
而这山寨枪在二十步的距离内仅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命中率,五十步更是连百分之五都不到,差得也太远了。
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
池非一时间也想不通问题所在,于是问了吴工匠另一个问题,“这三杆火铳你们一共花了多少时间来做?”
吴工匠回答道:“差不多半年时间。原本一共做了五杆,但有两杆炸膛了,所以现在只剩下这三杆。”
池非听完不有些失望。
怪不得前朝工部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才做出一百多支火铳,实在是太费时费力了。
“最花时间的是哪部分?”
“是这铳管。
为了让铅弹顺利出,我们需要把铳管内部打磨得十分光滑才行,否则容易引起炸膛。
这道工序是最费时间的,需要一点一点地研磨,如果太用力的话又容易让铳管开裂。
光是这一步,我们几乎做废了上百根铳管。
一旦做废,只能回炉再造,重新开始,因此才会如此耗费时间。”
果然最难的部分就在于这枪管。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根本无法实现量产。
池非有些感慨地看着手中的山寨枪。
这准度问题他还能勉强忍受,毕竟滑膛枪原本就准度一般,但就这产量实在不敢恭维。
几十个工匠足足花了半年时间才做出三杆勉强能用的,这种效率还怎么大规模装备军队?
在看着看着,他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赶紧把其他两杆山寨枪也拿过来仔细对比,最后还单着一只眼往枪管里面瞄了进去。
过了一会,池非放下手中的山寨枪叹了口气。
他终于知道准度这么差的原因在哪里了。
每一支枪管的内径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大,有的小。
而且枪管里面并非从头到尾都是直的,里面有些地方是弯的。或许不能说是弯,而是不够垂直。
因为枪管内径不是呈一条直线,使得铅弹在顺着枪管喷出后,由于惯的作用,导致击轨道发生了变化,所以准度才会如此差。
造成这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打磨这道工序出了问题。
因为工匠们完全是靠手工进行打磨的,所以很容易造成枪管内径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角度容易发生偏差,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毕竟人又不是机器,怎么可能做到那么精准。
等一下,机器?
池非忽然想到了一个被自己所忽略的地方。
想要大规模量产标准化的燧发枪,单靠每个工匠一杆一杆地做是肯定不行的。
不仅要有流水线式的分工作业,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机。
没错,缺的就是机。
不需要太过复杂先进的机,这也完全不现实。
他想要的,只是可以进行标准化研磨工序的简易钻孔机即可。
换句话说,这机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对枪管内径进行统一标准化的打孔和研磨即可。
这样做出来的枪管内径不仅大小一样,而且也会是直的。
只要枪管的问题解决了,那想要大规模量产就有可能了。
所谓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用于打磨的简易钻孔机是必须要做出来的。
想到这里,池非顿时精神一振,立刻去跟那些工匠商量这简易钻孔机的事。
那些工匠从未听说过机这种东西,全都听得一头雾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