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争论-第2/4页

加入书签
  当山伯再回山拜别师傅时,才从师母那里得知英台即是小九妹,赶忙前往祝家提亲。

  谁料,祝员外已将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

  当梁山伯知道祝员外已将英台强行许配马文才后,连英台也不曾见一面即被逐出门外,回家后悔恨交加,相思成疾,终日咳嗽,汤水不进,一病不起。

  在山伯病入膏肓之时,嘱咐母亲说“我死后不要到别处葬,就埋在里丈河北岸。”

  因他知道,马文才家就在当今安丘市官庄镇的马家庄子村,英台出嫁必经此地,死后也想再见英台一面。

  说完后山伯一命归天,年仅十九岁。

  梁母果然依照儿子的嘱咐,将山伯远葬到现今石桥子镇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岸上。

  祝英台回家以后,方知父亲已为自己许下婚事,又得知山伯曾来提亲被父亲拒绝,便终日以泪洗面。

  没过几天,英台得知山伯已殉情而死,葬于里丈河北岸,更是悲痛欲绝。

  之后三日不食,并在嫁妆一事上百般纠缠,以拖延婚期。

  祝英台出嫁那天,风和日丽,花轿刚到冢西的古道上,突然狂风四起,英台即要求落轿,前去祭拜梁兄亡灵,到得墓前,英台眼望梁兄石碑,悲痛欲绝,声泪俱下,历数梁兄情意后,撞碑而死,家人遂将英台合葬于此。

  后来有人看到两只蝴蝶忽然从墓中飞出,后翩翩飞走。

  整个梁祝故事大概就是这样。

  什么是悲剧?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个观点池非是很认同的。

  既然梁祝这个故事本身是一个悲剧,那就应该让它保留原来的面貌。

  所以池非并不打算篡改其中的内容,更不会修改结局,而是要进行深度加工,将故事的悲剧色彩发挥到极致。

  要怎样才能将梁祝的悲剧色彩发挥到极致呢?

  很简单,只要将美好的地方不断放大就可以了。

  梁祝最美好的部分,就是两人在小梁山上同室而居一起生活,一直读书的快乐时光,以及后来两人下山时的十八里相送这一段。

  池非要做的,就是将这最美好的部分,尤其是一起读书生活的情景尽可能地描写细致。

  只要这两部分描写得够好够细致,当悲剧来临时,读者才会为之动容。

  一样东西越美丽越纯洁,当它毁灭时就越让人心痛。

  ……………………

  整理好思路后,池非就开始写故事大纲,其中两人一起生活的部分更是其中的重点。

  这部分其实就相当于古代版的青春校园故事。

  首先人设方面,梁山伯应该是一个认真勤奋的好小子,为人也很老实憨厚,否则就不会同居三年都没发现室友是个女生了。

  而祝英台呢,从她敢一个人女扮男装去全是男生的私塾读书,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既大胆又有主见的女生。

  但英台毕竟是女孩子,刚来到一个全是男生的地方,而且还要跟一个陌生男子同居一室,心里难免会感到紧张和害怕。

  还好梁山伯是个热心肠的好学生,他以为这位新室友是因为第一次在外求学才觉得紧张,所以将心比心之下,对她很是照顾。

  开口闭口都是“祝贤弟,我们去吃饭吧。”

  “祝贤弟,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不用客气的。”

  “祝贤弟,你的字写得真秀气,有点像女孩子似的。啊,你不要误会,我不是真的说你像女孩子,只是字有点像而已,你不要生气。”

  “祝贤弟,你不要害怕,那只是只虫子而已,我已经把它赶跑了。”

  “祝贤弟,你不换衣服就睡觉吗?”

  “祝贤弟,你不擦身子吗?要我帮你打水吗?我怕你提不起来。”

  “祝贤弟,你怎么每次都吃这么少?你这么瘦,应该多吃点才对。”

  英台在这呆瓜一声一声的“祝贤弟”叫唤下,终于不再感到紧张和不安,开始慢慢适应了私塾的生活。

  就连她自己也没发现,其实她越来越习惯这呆瓜出现在自己身边。有他在的时候,她会很自然地觉得安心。

  有一天晚上她偷偷去屋外解手的时候,忽然看到院子里有很多萤火虫在飞来飞去,很是漂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