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一个月的口粮

加入书签


  得到了汇报之后,李逸澜带着一队士卒到岸边,亲自迎接他的旧相识洪宇亮。

  洪宇亮此时心情十分复杂,既有回到济州岛的喜悦,又因为自己此时的身份和要完成的任务,而有些抑郁。

  李逸澜似乎没有注意到洪宇亮的复杂神情,热情地将洪宇亮迎回了军营之中。此时的破虏军阵地,一切照旧,并没有因为洪宇亮的到来而进行什么掩饰。

  沿路碰到的士卒们,恭敬地朝李逸澜行礼,其中还有不少人看着洪宇亮,犹豫着是否要问好,最终还是选择了假装无视。

  洪宇亮当然也注意到了士卒们的神情变化,一路走来,愣是没有一个人和他打招呼,这对于主政济州五年,而且在当地曾经颇有些名望的洪宇亮而言,比吃了苍蝇还要难受。

  从士卒们的表情中,洪宇亮清楚的明白,济州人并没有忘记他。但是此时洪宇亮已经不再是济州的父母官,而成为了破虏军乃至所有济州人的敌人了。

  从港口到中军营帐的这一段路,洪宇亮走得倍加煎熬。这段路并不算特别长,用时也不算久,但是在洪宇亮的心中,却留下来不可磨灭的烙印。

  终于到了李逸澜的军帐内,洪宇亮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方才士卒的神情,在洪宇亮看来甚至比箭矢还要让人冒冷汗。

  但还没等洪宇亮将自己这口气好好地舒缓下来,李逸澜看似不经意地问话,却让洪宇亮立刻又倒吸了一口冷气。

  “郑相此时是不是正在前往旌义港口的战船上?”

  洪宇亮微微仰头,不让自己额头上的冷汗滑落下来,笑着答道:“旌义?提督你也知道,旌义距离此尚有一段路程,即使是走海路,也得多花好几天的时间,郑相自然不会多此一举了。”

  毕竟是在官场浸染了多年,虽然心中忐忑,但洪宇亮表现得还算是过关的。

  李逸澜也笑了,摆摆手,让洪宇亮就坐,自己亲自给洪宇亮斟上一杯茶。

  “军中一切简陋,还请洪参知见谅了。”

  洪宇亮自然是连道不敢不敢,恭敬地接过了李逸澜递过来的茶杯。

  想当初,在牧使府上,即使是李逸澜气宇轩昂,所谈的也主要是回答洪宇亮的疑问,所求的也不过是洪宇亮能够放他们安全离开济州。

  现在不过三个月的功夫,风水轮流转,轮到洪宇亮来小心翼翼地应付李逸澜的问题了。

  从知道济州举义的那天开始,许多个日夜,洪宇亮都在质问自己,如果当初果断地让李逸澜等人离开,是不是现在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

  感慨,愧疚,不安,自责,种种的情绪萦绕在洪宇亮的心头,让洪宇亮本来就习惯皱起来的眉头,此时更加成了一个八字。

  就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下,洪宇亮开始了他在破虏军阵地的日子。

  .......

  此时的济州城内。

  宋时烈、李璌、陈得和崔镇南四人,在李逸澜率军出征的期间,肩负起了保卫济州府城安全,以及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维持城内正常生活秩序的重任。

  几乎每天,四人都会在牧使府开会,总结今日的得失,对一些棘手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在这几人之中,陈得主要负责的是军事防备,一般不针对政事发言。

  但是最近这几天来,除了巡视军营和济州防务以外,他也出现在参与政事的一线之中。

  毕竟陈得是财副出身,对于各种统计数字的敏感程度很高,在几次处理城内事务的实践中,甚至要比另外三人来的更加专业。

  用崔镇南调侃的话来说,陈得就不应该披上战袍,而应该成为一名地方官。

  另外,在这段日子里,陈得的朝鲜语水平也有了显而易见的提升。

  这些日子以来,脱离了威武镇的汉语环境,长期处于朝鲜语环境中,耳濡目染之下,陈得已经可以用朝鲜语和崔镇南等人进行基本的交流了。

  或许是受到了崔镇南话语的激励,也可能是在语言可以沟通之后,可以更加直接方便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总之,在最近几次会议中,陈得对民事问题的发言越来越多了。

  ......

  “这几个月来,国内大旱,济州岛也是如此。这几天我跑遍了府城附近的农田,庄稼几乎都枯了,我只怕收不上来粮食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