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二章:报纸引发的后果(求订阅)-第2/3页

加入书签
        “赋税︱百姓必知!圣上制定的赋税是这样的,你是否被多收了?”

        “反腐︱通州兴源县县令许往因多收农民赋税,处以极刑!”

        “律法︱吏部尚书与法官更议定律,放宽绞刑五十条!”

        “军事︱岭南酋长冯盎遣子入朝,是为何故?”

        “军事︱反贼利州都督李孝常兵败,身死!”

        “军事︱苑君璋迷途知返率降唐,圣不计其往过,封芮国公。”

        “军事︱大唐兵峰所指,四海臣服!”

        …………

        看到下面的文章题目,读书人目瞪口呆。他原来第一篇已经够夸张了,谁知道接下来的更难以置信。五年让百姓吃饱饭?读书人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只是转念想到能亩产五十七八石红薯,以往的观念动摇了

        也许还真能做到……

        一份报纸,让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起来。

        “兴农伯究竟是何人?竟然培育出这等产量的红薯?”

        “亩产五十多石的红薯,那将是什么样的神物?”

        “红薯我知道,我家里就有几个,是兴农伯给的!”

        “我们都能吃饱,老夫无法想象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象?”

        “五年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读报的,你确定没读错?”

        “陛下怕不是失了智吧?数千年以来都没解决的问题,他张张口就解决了?”

        “是极!圣上得位不正,还好大喜功,我看唐朝是要亡了!”

        拿到报纸的人,反应不一样。亲眼看见红薯收获的深信不疑,没有亲眼看过的充满怀疑。为此,两波人还当街对骂起来。

        其实,很多人一看到亩产五十多石的粮食就不信了。他们无法想象,这种产量的粮食究竟是什么样的。至于下面所说的五年解决温饱问题,他们觉得是陛下失了智。

        不信的人开始打听,开始核实。当日看到红薯收获的人都有红薯,一些人见到红薯后,再听这么多人说都信了。转而到处传播红薯真的是有这么高的产量,说的就跟自己亲眼见过似的。

        经过这些人的传播,整个长安更沸腾了。百姓们高兴的就跟过节一样,纷纷期待这红薯种子的到来。

        当然,还有一些人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认为这是假的,是陛下好大喜功吹出来的东西。有理有据的,很是令人信服。经过发酵,这些意志坚定之辈见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便在街道在酒楼等各个场所骂李世民好大喜功,骂陆玄是佞臣。

        在有心人的引导下,这件事情闹得很大,大到李世民不得不发了圣旨解释这件事情。

        然而,有一些人不信就是不信,任你怎么说都没用。碰到这种人,李世民直接让人查底细,底细不干净的都抓进监牢里。特别是世家的人,更是要抓。因为此,朝堂上还大吵了一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