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孔明定计当阳桥-第2/3页

加入书签
 他本想击溃蔡瑁大军的士气,所以采用的都是出其不意的埋伏,等诡兵之策。目的就是让蔡瑁生退意。然而蔡瑁俨然是咬死了就是不肯退兵。这可不是好事!

 所以诸葛亮能不急吗?!

 若再出去,只恐徐州的兵必来了,到时候,大军必遭重创。

 诸葛亮知道这将是一场拉距战。蔡瑁无论遭遇多少挫折都不肯退兵的话,如同是草原上死咬着狼群的野狗,不怕贼偷就怕贼一直跟随,就是现在的处境。若是死战一场,也许都各有损。

 然而这样一直咬着不放,会出大事!

 当然,诸葛亮也是避免要大战的,因为现在刘备还没下落,关羽和张飞又都不在。若是这二将之一在,此时诸葛亮必然会先停兵,与其让蔡瑁再跟随,后患无穷,不如决战一场,再退蔡瑁。然后再集中精力对付徐州兵。

 诸葛亮就是将大军隐藏起来,所以用的计,都是迷惑蔡瑁判断的计策,可是这种恐怕用处不大了,因为蔡瑁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紧紧的随着不放。

 他来回徘徊,眼睛下面也是青黑着的,奔跑之时,也是难得有休息的时刻,可是将与兵士们可以原地休息,他却不能。

 也是祸不单行,有两封斥侯的信来了。

 一封说是寿春兵有动静,恐是往此而来。一封则是说到了汉中的动静。汉中张鲁的信虽还未回,然而,说到汉中的动静时,诸葛亮也是心中一突。

 最麻烦的是,那马超与庞统离此只有几百里之遥了。这快马行军的,突然离了汉中,不回西凉,来干什么,诸葛亮还能不明白吗?!

 一时之间,焦虑不堪。

 靡竺接过信看了,惊恐变色道“军师,这……”

 “四面埋伏,”诸葛亮道“主公如今实力,让徐州不安,必要削弱。只恐想要保住全部实力,不大可能了,必会有大折损。”

 靡竺脑子很清醒,道“只要主公无恙,便是有折损,以后也能再丰羽翼。只是恐怕主公有失。竺心中实在不安。纵然关张将军皆去护,也极不安!”

 诸葛亮也很担心,可是说不出来,面上还是很沉稳,稳定人心道“关张二将,神将也,必保主公无恙。”

 靡竺听了心道也是,心稍定了定。

 然而悖论便在这里,关张二将不在,就退不了蔡瑁,这可如何是好?!眼见着这马超又来了,听闻虽年少,却十分骁勇,若与徐州兵合力,如何突围?!而且,现在汉中的情况也不乐观。

 “指望蔡瑁退兵,恐怕不能了,当今之时,只能硬突围,”诸葛亮道“刘表一直未与信召回之,只恐蔡瑁来追,刘表是默认的。只是假作不知而已。”

 “他的确病的蹊跷,早知如此,主公不该去荆州……”靡竺道。

 “无论去不去,都会有这一遭,或早或晚而已,此时义断,反而是个走脱的好机会。”诸葛亮道“大丈夫何患无业,此去汉中,才是正道。”

 “只恐汉中张鲁也未必能容我等,”靡竺道“先前虽已厚赂杨松,然而这庞士元当真是好谋算,废了此棋。如今杨松,已失去张鲁信任,只恐是个废棋了。此去,到处是围堵,又有追兵,就算能突围而至,张鲁若不肯纳,如何是好?!”

 靡竺愁的啊,那心都是苦的。跟泡在苦水里一样!

 “杨松虽已失去信任,却未必是废棋,”诸葛亮道“主公前程,先不在汉中,而是在蜀益。”

 “刘璋?!”靡竺愣了一下,道“愿军师指教,恕竺愚钝也,既是要去蜀益,为何要先去汉中?!”

 “若去蜀益,刘璋必将我军挡于外,届时,军疲马乏,未必有力可胜蜀益取而代之。不仅难攻,而且可能会有损伤,一旦内外交困,将处于绝境是也!”诸葛亮道“先去汉中,意在蜀益。”

 靡竺一思,便悟出来了,一时大喜道“妙,妙啊。张鲁本不好战,若主公去之,他拒之不义,又恐我军与刘璋合力而图取汉中……所以,反倒会来信说服我军,他将帮着我军去打蜀益?!”

 诸葛亮道“不错。因此,主公前程无忧,唯在突破求生也。”

 靡竺道“恐避免不了死战了。”

 诸葛亮虽也要想极力避免死战,尽量的保存实力,但是看这情势,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还是要早做准备要好!

 “马超五千精锐,皆是西凉好男儿,更有好马,况又有庞统多谋,”靡竺道“而徐州不知出多少兵来,倘也多有精锐,真是四面围剿,八面埋伏。还望军师多加安排,能施以良计。否则,实力俱损,也未必能得到益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