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六:好春光-第2/4页

加入书签
看着御座上声音愈寒,怒气愈盛的贾蔷,百官哪里还站的住,以林如海为首,纷纷跪下请罪:“臣等罪该万死!”

贾蔷站在那,目光森然的看了一圈后,缓缓道:“都起来罢。此事,不能都怪你们。如今偌大一个帝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有太多大事要做……但是,此事也绝非小事。都道阎王好惹,小鬼难缠。这世上的小鬼太多了,本王让人去查了查,大燕的胥吏至少有五十万数,这还不是全部。十个百姓,能养得起一个胥吏的吃香喝辣么?

这件事,本王不要求你们立刻下死手,天下也不可能一天就清明承平。但你们心里要有数,要有此事,要当成一件大事!

本王也不是全都甩给你们,也想了一个法子,你们且听听……”

顿了顿后,贾蔷目光扫过大殿,声音深沉,道:“开海已经两年了,前往秦藩、汉藩的百姓,大概在八十万数。这个数字并不多,海外大片肥沃丰饶的土地契待开垦,白白撂荒。本王让人去查了查,大部分人都抱着人离乡贱的心思,对出海怀有恐惧之心,不敢走这一步。这个时候,官府就该先行一步。取消火耗银子,势必有无数人背后骂娘。断人财路,更胜杀人父母。这个道理本王懂,所以准许各级府衙,前往秦藩、汉藩开荒,以纳为公田,作府衙日常支用,为期三十年。三十年后,熟田收归朝廷,府衙再去开荒新土……”

此言一出,李肃眉头登时紧皱,出列道:“王爷,此事还需再议。此例一旦放开,各级府衙为谋利益,势必想方设法安排州县百姓出海开垦,以为私利……”

不等他说完,贾蔷摆手道:“具体过程中,该怎么保障百姓的权益不受损害,就由中央朝廷出具具体措施进行。但无论如何,也比百姓饱受胥吏敲诈勒索压榨来得好。

到底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百姓也得利,就看你们朝臣的了,本王不管这些,只看结果。”

……

太液池畔。

贾蔷轻轻搀扶着拄拐的林如海,沿着柳堤散步。

林如海看着贾蔷笑道:“到头来,还是为了开海呐。”

好大一通雷霆,最终还是绕到了开海上。

贾蔷摇头叹道:“速度太慢了,过去两年除去德林号从灾荒省份往外运了一百二十万百姓外,剩余的举国之力才八十万。这八十万,还是那些官为了开垦养廉田派去的。这样不行,太慢。秦藩、汉藩加起来,良田的耕种田亩比大燕都多。这还没算上莫卧儿那边……如今光占着地,没人过去种,偏大燕国内百姓绝大多数都是苦哈哈的,没足够的良田。不能只看京城和江南的粮价降了些,就以为天下已然盛世,还差的太远。”

林如海颔首道:“你说的这些,为师都明白。但是治国,终究是在治人,在治官。”

叹息一声后,又道:“吏治之难,过去几千年来都没有太好的法子,往后能否管好,也难说。许多问题,不是朝廷视而不见,而是没有好法子去解决。你给出的这个法子……且试试罢。”

贾蔷有些惭愧道:“治国是难,所以弟子有自知之明,不敢一头扎进去胡乱指手画脚。终究,还是要自州县起来的宰相们,用心去操持国政。”

林如海笑了笑,道:“如此,也没甚不好的。再做三年,我就下来,让曹叡接五年。曹叡之后,有李肃。再之后,就看后继之人自己如何安排了。你只要握紧兵权,朝政方面,做的好则罢,做不好,换了阁臣就是。”

贾蔷嘿嘿一笑,道:“先生误会了,弟子没那么阴险。果真做的不好,也未必就是宰相不行,也可能有天灾意外。弟子容得下错,只要不是自骄自大,在权力中迷失了自我,寻常错误都能原谅。”

林如海闻言一笑后,拄着手杖往前行,看着浩瀚的湖面,和不远处万岁山上的白塔,嗅着堤岸边柳叶清气,缓缓道:“你总有化繁为简的法子,只要握紧兵权,这些的确不是甚么大难题。有秦藩、汉藩在,大燕百姓的日子,终究会越过越好。而你开海的步伐不止,就会不断有新土纳进来,这些问题,也就愈发不是大问题了。只一点,为师仍比较担心。蔷儿,为师不是要你除恶务尽,但有些明显心存炙恨之人,何必放虎狼归山?即便他们必然难成大事,可若派死士袭杀,你不惧,也要考虑家里的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