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七、问君能有几多愁?

加入书签


  第二百九十七章、问君能有几多愁?

  杨孟晗把廷寄随手拆开了,一看,原来是一份圣旨和一份加盖了玉玺的兵部公文。嗯,朝庭扭捏了这么多天,开拨的命令,还是下来了;只是对粮饷、抚恤等出兵的相关事宜,只字未提。好像那意思就是,给机会让尔等去浙江打仗、立功升官,已经很皇恩浩荡了;再提其他要求,就是不识抬举了。

  圣旨中,除掉一大套华丽辞藻之外,几乎一点干货都没有;如果非要自我安慰、自己哄自己地,非说有的话;似乎有那么几句,貌似是说了;嗯,尔等微臣好好努力,汝等功劳辛苦,我大清朝庭,会永远记在心里滴!

  嗯,让你记在心里,就一定是好事咪?

  特么的,又有谁稀罕你贼惦记着呢?

  看着也没什么太避讳的东西,杨孟晗就顺手给大家传阅了一下;大家看过后,也没什么奇怪;不让卫国军出马,朝庭现在还能指望谁?

  就是历史上,湘军的崛起,也是好几年之后的事情。前期湘军,也是几起几伏,屡败屡战的。当然,这也与朝庭一直不授予曾国藩地方治权有关;我大清朝庭防湘军、防曾大人,像防贼似的;湘军的军饷,一直靠以湖南为主的各省协饷;剃头大人办湘军,一直是受夹板气,心里一直苦得很,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也是一个伸手大将军。自然而然,因为筹饷问题,与驻地地方官时不时地屡屡起冲突,就不足为怪了。

  直到二鸦以后,我大清朝庭那一帮“满万不可敌”的旗大爷们,被鬼佬撵得仓惶“北狩”,躲到承德那片山沟沟里,打野兔子、渔猎为生去了。地方督抚,头上紧箍咒松了,开厘金、办团练,军权、政权、财权一把抓,权柄日重,生杀予夺。

  曾老大人这个时候,才得了机会,稍稍喘口气;有了相对稳定的饷源,才十年媳妇熬成婆的;湘军才真正见风就长、风生水起的。

  方子詹看完后一乐:嗯,看来,翁中堂当了兵部尚书,也是有些许好处的呀;好说歹说,总算给开拔的公文,给协调下来了。嗯,我大清现在搞得,怎么也奸猾得像犹太人似的,门槛精到九十六唉;搞得好像连答应让我们出兵,都是卖我们好大一个人情呐,需要我们感激涕零、感恩戴德唉。

  袁翔甫:呵呵,其实,也没什么所谓的;朝庭下不下这个圣旨,对进程和结果,都不会有什么改变。我们也不能永远就这么袖手旁观的呀。

  何卓人:嗯,幼鸣,诸位,京中最近有些闲人,在传一些颇有些值得玩味的闲话;他们说,卫国军中人才济济,新人辈出;朝庭正是用人之际,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把这些冒尖儿的新军干才,都分别调到各省去,都去做个总兵、提督什么的;各省也都各自筹饷,比照两江,编练新军。这样一来,谁就都像两江一样,不怕长毛了。嗯,还在为我们叫屈呐;说江宁之战、安徽之战,给我们卫国军下级军官的封赏太低了;大部分人,才是三四品的职衔,甚至更低;那才能带几个兵,太低了呀......

  嘿嘿,分化瓦解,分而治之;先把你等职务,都弄得差不多一般高高;让你们互相,谁也不服谁,谁也指挥不了谁。

  嗯,然后,朝庭拉一个打一个,让你们自己先吵起来,斗起来;今天把你捧上天,让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明天说翻脸就翻脸,立马就把你打进烂泥坑你,再踏上一万只脚。反手为云、覆手为雨;想唱白脸就唱白脸,想唱红脸就唱红脸;怎么爽利怎么来,这么威风怎么来!

  这小脑袋瓜,还挺好使的呐!

  特么的,另一个时空中,湘军就是被下了这个降头;就这么生生扯成十几片的;还派生出淮军、楚军两个大山头。曾国藩老大人后来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精神领袖;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听招呼、令行禁止的。嗯,后来,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李二先生和左大倔脾气,两人抬了半辈子杠,还成了后半生,斗到死的生冤家、死对头。

  嗯,汉人自己开撕了,自己跟自己蹩马腿,左脚别右脚了;我大清朝庭的高智商,是谁都能看得到了,不服不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