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收获良多-第2/3页

加入书签
  她不管小卖部有没有给她卖出去,反正看着厂子里的堆的辣椒酱越来越少,她心里就高兴。

  等厂子里的辣椒酱剩得不多了,她就守在厂子里的电话机旁。

  等了一天又一天。

  终于,电话响了起来。

  她激动地连忙接通电话。

  打电话的是一个小卖部老板,他语气特别焦急地说:“大姐,你那个辣椒酱卖完了,赶紧给我补货,快点,快点啊,很多人问着要呢!”

  这个电话似乎有了某种魔力。

  叮叮叮……

  嘟嘟嘟……

  从那一刻开始,电话就一个接着一个的响了起来。

  每一个电话,都是要求补货的小卖部老板。

  叮叮叮……

  嘟嘟嘟……

  最普通的电话铃声,阿花却觉得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接完了所有电话,阿花定了定神,主动拿起电话,给玻璃厂那个销售管理,打了过去,说要定制玻璃瓶。

  管理说:“大姐,你不需要打电话,你拿着篮子过来,带回去就可以了。”

  阿花说:“不,我这次要定制。”

  管理说:“几个菜啊,喝成这样?几十个瓶子,你还定制?”

  阿花淡定地咳了两声:“我要一万个。”

  一万个?

  管理直接吓了一跳:“你没开玩笑吧,你要一万个?”

  阿花说:“一万个,你们给不给定制吧,不给的话,我找别的玻璃厂。”

  管理说:“给,一定给定制啊。”

  多年之后,很多玻璃瓶厂都相继倒闭,或者被并购。

  但这家玻璃厂,不仅没有倒,反而生意越来越好。

  就因为它背靠着阿花。

  就因为那个销售管理,闻到了阿花辣椒酱的香味,对阿花有几分信心,给了她几分善意。

  他也因此从销售管理,升职到了销售总监,薪酬不知翻了多少倍。

  也许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善举,会改变他和玻璃厂的命运。

  50岁以后,阿花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

  她的辣椒酱,也温存了无数打工者,奋斗者的心房。

  作为一家地方企业,她创下了45亿的年销售额。

  如今更是拥有68亿身家。

  阿花也留下了,在很多人看来,老土甚至顽固的作派。

  比如,坚持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

  比如员工要出差,她会煮几个鸡蛋,交代孩子路上吃。

  比如员工结婚,她都会亲自上场去当证婚人。

  如今,七十多岁的阿花已经退隐,把公司交给了两个儿子。

  她自己呢,经常坐着劳斯莱斯古斯特,去找其他老太太打麻将。

  车上挂的是,张扬的4个8。

  摸牌的时候,阿花的动作特别慢,但是从来没有人催促她。

  不是因为她如今的身份地位,太不简单。

  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有很严重的肩周炎。

  因为当初,她在两间小小的厂房里,忍着被呛出的泪滴,把辣椒剁得很仔细,就像用仅有的执念和力气,向生活反击。

  有人说,现在的辣椒酱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味道。

  或许就是少了,阿花曾经的这种精神。

  ……

  故事结束,梁成金猛地醒来,已经是早上六点。

  然后他耳边响起了系统的声音:“宿主,了解了这第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梁成金点点头,感觉学到的东西,挺多的,很有收获。

  尤其是几个细节,特别值得注意。

  “好样的,宿主,加油吧!”

  梁成金笑了笑,又回味了一下阿花的人生,回味了一下这个故事。

  然后他又有所悟地点点头,方才起床锻炼身体。

  接下来的一个月。

  梁成金在家,通过网上和其他编剧交流写《魔孩》的剧本。

  怕《妖童》的名字过不了审,所以又换成了《魔孩》。

  如果不是因为内容和哪吒完全不同,还差点改成了《魔童》、

  而电影内容,也从原来的妖族,改成了树族,变得更儿童化了,电影开头部分,呼吁保护大自然的立意,也更加明确了。

  除了写剧本,梁成金还和邓超,进行了公司的初步建设。

  他其实不想那么累,但毕竟钱全是自己投的,也不能完全不管,而且他也想试着,锻炼一下自己看人识人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