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第2/3页

加入书签
  因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凡是皆有因果,世间大多数的婚姻悲剧,多为择人不慎。而不知道“才能”与“品德”的区别,则是“择人不慎”的根本原因。

  一个人,不管他嘴巴怎么说“爱”你都好,如果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都不孝,那么他说的“爱”,那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说的谎话而已。那种人的“自私”是刻在骨头里面了的,融进血液里面了的,他只爱他自己,做的一切事情也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是不会爱任何人的。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刘小花和曾仕宝那天相亲后,三个月没到就结婚了,开启了她那不幸婚姻的序幕。

  其实她只要清醒一点,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从第一眼看衣着打扮开始,她就应该知道,这个叫做曾仕宝的男生不会是她的“菜”。

  本来不应该是她的“菜”的,事实上却成了她的“菜”了,事出反常,叫做“事出反常必有妖”!

  婚姻不是买东西,买东西只需要考虑:“我需要什么!”但婚姻不一样,婚姻还必须考虑:“对方想要什么?”

  但是就择人来说,如果择到品行优良之人,哪怕自己不是对方想要的,但因为对方“品行优良,”既然选择了,同样会负责,同样会爱,同样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亦同样会幸福!

  但如果择人择到品行不端的,而自己又非对方想要的,那想要未来的婚姻能够幸福,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一样荒谬。

  一个人的品德优劣,很多细节是可以看出来的。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几千年前的哲人对这点都认识得很清楚了。

  再说一个春秋时的小故事:

  管仲临死的时候对前来探望他的齐桓公说:“竖刁、易牙、卫开方,这三个人绝对不可以信用。”

  这三个人都是齐桓公的亲信,都有让齐桓公姜小白非常感动的事迹。竖刁是一名宦官,原本可以不是的,但是为了能贴身服务于主公,自告奋勇地施了宫刑;易牙是一位精通烹饪的厨师,听说主公想吃人肉,竟把自己三岁的儿子残忍地杀了,做成一盘异常鲜美的蒸肉,让桓公赞不绝口;卫开方是卫国的一个贵族,追随齐桓公十五年而不回一次家。

  管仲接着说:“人性是这样的,没有人不爱自己超过爱别人,如果对自己的身体都能残忍对待,对别人就更能下得了毒手;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如果对自己的骨肉都下得了狠心,他对谁会狠不下心来?没有人不爱自己的父母,如果十五年都不见父母一面,把父母抛在脑后,对其他的人又有谁能不被抛在一边?”

  齐桓公不以为然,信用他们比管仲在世时更甚。两年后,桓公病重,不能理事。三人想杀太子而拥立一位公子,把服侍齐桓公的身边人全部赶走。在姜小白的寝宫四周,筑起围墙,将他隔离圈禁,齐桓公最终饿死在病榻上。死后,苍蝇云集,尸体腐烂生蛆,直到蛆虫爬出围墙,国人才知道这位为霸一时的老人已经死了多日。

  这个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用他的死亡告诉后世,重用小人有多可怕,不过北宋时的苏询另有看法,我们看看他的《管仲论》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