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七杂八算下来,以《郊区的耶稣》这首歌的商业潜力,放出一个免费版,乐队大概会少赚数百万美元。
——实体唱片是先在北美发行,然后才会销往海外,但数字版可不存在地区限制,只要能登录北美的音乐网站,并且拥有一张visa或者c的信用卡,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购买。
哪怕是那堵不可描述的墙,也不是不能翻过去的。
几百万美元,换取更高的知名度,对乐队来说,绝对是值得的事情。
麦克唐纳也清楚这一点,如果是其它签约歌手,这样的要求在ad唱片内部根本不可能得到通过。
但既然是老板的要求,虽然会让公司少赚一点,但也只能乖乖照办。
反正ad唱片的抽成比例很低,几百万美元的百分之十,不过是几十万美元而已,都不需要上报到公司高层,发行部门自身就有足够的权利处理这样的“小事”。
挂掉电话,罗杰从旁边的桌上拿起一台笔记本电脑,打开网页,查看《郊区的耶稣》的新闻。
不得不说,互联网媒体的效率要比传统的报纸、电台高得多。
如果是传统媒体,至少也要等到专辑发行的第二天,才会刊登相关的评论。
而在互联网上,早在早上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乐评家,或者媒体的评论家,对这张专辑发表了看法。
随便搜索了一下,一大堆关于《郊区的耶稣》的评论就出现在网页上。
随手点开一个,是一位叫做尼古拉斯的乐评人发表的评论,有趣的是,这篇评论不是发表在任何一家媒体上,而是这位乐评人的个人主页。
“《郊区的耶稣》是一部朋克史诗、一个伟大的摇滚歌剧表演。
它的美妙,不在于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的旋律,而是引人深思的情感。
家庭、爱、恨、成长、街头、毒品以及内心的迷茫。
这是几乎每一个青少年都会面对的问题,而对成年人来说,也同样如此。
……
绿日乐队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尝试,他们打破常规地使用了打乱时间线的叙事手法,使得解读这张专辑变得非常困难。
但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你会非常有成就感。
在《圣-吉米》中,有一段相当意味深长的歌词:
这实际上是在描述战争对青少年所造成的影响,圣-吉米也是因为战争而促成的一种叛逆思想。
按照我的理解,圣-吉米就是jos的暴力型人格。
而在《归途》一歌中,jos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圣-吉米就死了。
从这段歌词就可以看出来,jos选择放弃了圣-吉米的人格,从反叛选择了服从。
这首歌的名字也能反应出jos的无奈,回家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jos失去的东西却再也回不来了,而这时的家,又真的是家吗?
……
最后,我只想说一句俗套但却十分真切的话:愿世界和平。”
评论的文章很长,罗杰足足看了二十多分钟,才弄明白这位评论家想要表达的观点。
“歌词有这么多隐喻?我怎么不知道?”
罗杰挠了挠头,突然想起前世上学时候,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
或许绝大多数神作,都是被人过度解读,所以才会成为神作吧?
也或许,是自己的境界真的太低了点?
反正罗杰不觉得比利-乔-阿姆斯特朗在创作这张专辑的时候有考虑这么多东西。
这张专辑的内涵确实足够深刻,涉及的内容也极多,但每一句歌词都有其深意,那就有些过分了点。
不过这些吹捧,无论是对乐队,还是对这张专辑,都是一件好事,罗杰也不会傻乎乎地站出来否认。
任由评论家们去发挥,不承认,不否认,任由别人去解读、争论,才是最好的做法。
关掉,重新刷新了一下搜索引擎,正打算点开《滚石》杂志的评论,罗杰的目光突然被浏览器下方的一个标题吸引住了。
自从《波西米亚狂想曲》问世之后,探寻这些马甲身份的“新闻”和“爆料”数不胜数,尤其是每一部《摇滚圣经》发行的时候,都会冒出来一大堆。
虽然知道这些爆料多半是捕风捉影,甚至干脆就是胡编乱造,但罗杰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手,点开了这个网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实体唱片是先在北美发行,然后才会销往海外,但数字版可不存在地区限制,只要能登录北美的音乐网站,并且拥有一张visa或者c的信用卡,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购买。
哪怕是那堵不可描述的墙,也不是不能翻过去的。
几百万美元,换取更高的知名度,对乐队来说,绝对是值得的事情。
麦克唐纳也清楚这一点,如果是其它签约歌手,这样的要求在ad唱片内部根本不可能得到通过。
但既然是老板的要求,虽然会让公司少赚一点,但也只能乖乖照办。
反正ad唱片的抽成比例很低,几百万美元的百分之十,不过是几十万美元而已,都不需要上报到公司高层,发行部门自身就有足够的权利处理这样的“小事”。
挂掉电话,罗杰从旁边的桌上拿起一台笔记本电脑,打开网页,查看《郊区的耶稣》的新闻。
不得不说,互联网媒体的效率要比传统的报纸、电台高得多。
如果是传统媒体,至少也要等到专辑发行的第二天,才会刊登相关的评论。
而在互联网上,早在早上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乐评家,或者媒体的评论家,对这张专辑发表了看法。
随便搜索了一下,一大堆关于《郊区的耶稣》的评论就出现在网页上。
随手点开一个,是一位叫做尼古拉斯的乐评人发表的评论,有趣的是,这篇评论不是发表在任何一家媒体上,而是这位乐评人的个人主页。
“《郊区的耶稣》是一部朋克史诗、一个伟大的摇滚歌剧表演。
它的美妙,不在于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的旋律,而是引人深思的情感。
家庭、爱、恨、成长、街头、毒品以及内心的迷茫。
这是几乎每一个青少年都会面对的问题,而对成年人来说,也同样如此。
……
绿日乐队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尝试,他们打破常规地使用了打乱时间线的叙事手法,使得解读这张专辑变得非常困难。
但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你会非常有成就感。
在《圣-吉米》中,有一段相当意味深长的歌词:
这实际上是在描述战争对青少年所造成的影响,圣-吉米也是因为战争而促成的一种叛逆思想。
按照我的理解,圣-吉米就是jos的暴力型人格。
而在《归途》一歌中,jos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圣-吉米就死了。
从这段歌词就可以看出来,jos选择放弃了圣-吉米的人格,从反叛选择了服从。
这首歌的名字也能反应出jos的无奈,回家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jos失去的东西却再也回不来了,而这时的家,又真的是家吗?
……
最后,我只想说一句俗套但却十分真切的话:愿世界和平。”
评论的文章很长,罗杰足足看了二十多分钟,才弄明白这位评论家想要表达的观点。
“歌词有这么多隐喻?我怎么不知道?”
罗杰挠了挠头,突然想起前世上学时候,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
或许绝大多数神作,都是被人过度解读,所以才会成为神作吧?
也或许,是自己的境界真的太低了点?
反正罗杰不觉得比利-乔-阿姆斯特朗在创作这张专辑的时候有考虑这么多东西。
这张专辑的内涵确实足够深刻,涉及的内容也极多,但每一句歌词都有其深意,那就有些过分了点。
不过这些吹捧,无论是对乐队,还是对这张专辑,都是一件好事,罗杰也不会傻乎乎地站出来否认。
任由评论家们去发挥,不承认,不否认,任由别人去解读、争论,才是最好的做法。
关掉,重新刷新了一下搜索引擎,正打算点开《滚石》杂志的评论,罗杰的目光突然被浏览器下方的一个标题吸引住了。
自从《波西米亚狂想曲》问世之后,探寻这些马甲身份的“新闻”和“爆料”数不胜数,尤其是每一部《摇滚圣经》发行的时候,都会冒出来一大堆。
虽然知道这些爆料多半是捕风捉影,甚至干脆就是胡编乱造,但罗杰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手,点开了这个网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