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静观其变-第2/3页

加入书签
  辛弃疾培训的出的归一卫都扮成辛家的工人,以采买,送货等各种名义开始收集起情报,辛弃疾的每日的工作变成了分析情报,反而变得比辛无病更忙碌,而蔡圭相告的皇帝可能的召见也没有,辛无病想想也能理解,堂堂大金国皇帝,管辖三四千万人口,怕是真没空理会自己吧。

  为了扩大生意,也便于归一卫的情报收集,辛无病在中都城中到处招黄金液的代理,把酒放在各酒肆中售卖,给了二成的返利,待卖出后再收钱,这也是吸去了后世的一些经验,如此没有酒肆会拒绝。

  至于味精,并无售卖,九州楼自用都有些紧张,还需辛无病每隔数日就要炼制一批。

  如此一来,玻璃制造那边的工人又需增加,且需新建两个炉子才够用,好在吴家兄弟和张家兄弟皆能负责一块事情,免去辛无病面面俱到的管理。

  王友直在配合辛弃疾训练了一月后,带走了四万贯钱,去了大名府,王重阳还继续留在白云观中传道讲法,王金宝、王金玉和郝璘留在酒楼。

  ……

  王友直走后不久,清泽门瓦腾了出来。

  以前的瓦舍都是简易建筑,拆卸方便,到如今已经发展到在相对固定的场所演出,有些剧院的雏形,小的可容纳几十人。

  大的也称之为棚,用牛皮毡子搭建成,最多可容纳上千人,颇有后世马戏团的风采。

  宋金时代的文人士大夫有钱有闲,这勾栏瓦舍即便被有的道学称为“放荡不羁之所”,但士子们却趋之若鹜。

  当然瓦舍棚子也分三六九等,简而言之,规模越大的越是针对底层民众,小剧场一般都是富贵之人光顾。

  每座瓦舍中都设有戏台,戏房(后台),腰棚(观众席),四周栏杆圈围,每个圈围称为一勾栏,清泽门瓦中有五座勾栏,每拦容纳人数不等,少则二三十,最多的一百余人,在中都城中算是偏小的棚子。

  对于经营瓦舍,锦娘有自己的计较,她考虑的是小而全的模式,除了戏曲,锦娘还引入了表演相扑的角抵社,弄踢(杂技)葛云社,藏术(魔术)彩云社前来驻场,还把九州楼的酒水菜品引入其中,把瓦舍作为酒楼的延伸消费场所。

  辛无病不由得佩服起这位奇女子,锦娘对此时人们的消费偏好把握,比辛无病精准得多,辛无病也乐意把这些事情交与她打理。

  就在辛无病忙碌经营之时,许久未召见辛无病的太后,派一陌生宦官前来宣辛无病去寿康宫诊病。

  随这名宦官到了寿康宫后,只见徒单太后躺在床榻上,微闭着眼,脸色苍白,辛无病有些纳闷,太后是真病了?

  “下臣辛无病拜见皇太后,太后万福。”

  “免礼,赐座。”

  “谢皇太后。”

  “辛卿,老身近日身子不爽利,你来给老身瞧瞧,是否有恙?”

  “是,下臣遵命。”

  辛无病躬身给徒单太后把过脉,发现太后脉象平和,不似生病,正当他不解时,徒单太后伸出的那只手轻轻一翻,把手中的一个纸团塞到辛无病手中,辛无病连忙捏住纸团,躬身退了回去。

  “辛卿,老身这身子是否行将就木?”

  “太后严重了,只是有些气血虚乏,不是甚大病,待下臣给您开一剂方子便可。”

  辛无病拱手施礼道,接着便准备给太后开一剂养生的方子,此时太后身边一名年老宦官开口说道:“不必了,陛下已经让太医给皇太后诊过病了,方子就不用开了。”

  辛无病闻言,抬头看了一眼那名宦官,觉得十分眼生,应不是寿康宫之人,正在狐疑间,徒单太后开口道:“辛卿之前给老身用药,让老身数年所患眼疾恢复,宫中太医也是束手无策,老身这病还是用辛卿之药吧。”

  那宦官听后,犹豫半晌只得说道:“是,那就请辛大夫为太后开方子吧。”

  辛无病给太后开完方子后,便被方才接他的宦官送出宫门,回到九州楼后,辛无病才把刚才太后偷偷塞给他的那个纸团拿出来,看到上面写的内容:帝有所察,行事需谨慎,有事寻张浩。

  晚上回了刑场坊街房中,见辛弃疾已经回去,便把此时告知,辛弃疾想了一会儿道:“仆散忽土被调往西京平叛,完颜褎被调往东京,徒单阿里出虎调往山东,看来完颜亮对太后等人的密谋是有所察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