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龙石大车店-第2/3页

加入书签
      这大冬天儿的,黑灯瞎火的,几个人扛着几袋子沉甸甸的东西呼哧呼哧一路而去,那让啥人看见了,也不免起疑。但这也是没招儿的事儿,只能是一边儿前行,一边儿加强警戒,如此而已。几个人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尽可能地择荒僻之地,不说落荒而走也差不多。石垒在前开路,几个人鱼贯而快速地向前移动。还好,这一路并未遇到啥意外的事儿,只是有一回,走到一家住户的近处时,那住户可能是洗了衣裳,出来倒水。那住户的门本来是关着的,一下子就打开来,众人一下就伏倒在地,那也是有些个声响的!出来倒水的是个女人,朦胧中好象听到不远处有了啥声响,一边儿把盆里的水泼出去,一边儿朝众人伏倒的这边儿看了看,没有看到啥,遂返身回了屋儿。

      众人到得车前,那万仓早等得有些个着急了。先听到远处有了声响,估摸着应该是石垒他们那些个人到了。不敢大意,还是那么盯盯儿的瞅着!看到远处出现了几个人影儿小心亦亦地朝这边儿晃过来,边走还边撒目。万仓又细细地瞅了瞅,看清了,身影儿熟悉,打头的正是石垒!

      众人到得近前,把那几个布袋子安顿好,上了车,那车就开起来了!车并没有向北朝奉天方向开过去,而是折路向东,接着向北,他们要绕过奉天城,到达奉天城东北方向的龙石台镇。

      按照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那些个东西是不能进奉天的。省委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指示,应该是审时度势,充分考虑了时下中国东北的情势。奉天是东北重镇,在日本人的管制之下,风雨如磐,稍有不慎,或有意外发生,那给抗日斗争所能带来的损失可就是无法估量的了!

      龙石台镇东北边缘的一条街上有一户人家儿,两口儿带着个孩子,夫妇俩儿也就四十多岁年纪,那孩子是个小小子儿,也就十岁出头儿。家有五间瓦房,就在那街边儿上,往西走上一条街,就是一条较比宽大的砂石路了。那砂石路是通往北边儿的吉林省四平县的必经之路。

      这时,那五间瓦房门前挂着的大红灯笼照得门前红彤彤的一片,也把那房门前挂着的一块牌子照得通亮。白漆牌子上面用黑漆端端正正地写着几个大字,龙石大车店。不用说,一看这牌子就知道这是个啥地儿了!这是一家小客栈,一家小旅馆,也可说是一家路边店。龙石大车店前边儿没院儿,房后却有着一个挺大的院子。来住店的那些个人赶着的大车牲口啥的,得从后院儿的边门儿进去。那五间瓦房里里外外一片清爽,格外干净,虽是冬日,让人一进屋就有一种舒坦的感觉。五间房子东头两间是客房,中间一间是灶间儿,也就是伙房啦!西头两间是店掌柜夫妇和孩子住着的地儿。东屋两间和西屋两间都是没有间隔墙的,也就是穿堂儿的。地当间儿靠门一侧砌有一个地炉,地炉连着一道火墙,火墙烟道到了房山处拐脖儿进了火炕下的烟道。有了这么一道火墙,那屋子里可就是暖融融的了。看那五间瓦房,应该是那店主祖上传下来的产业。

      店主姓林,名硕,正值好岁数,身体健硕,正应了他的名字。

      下晌儿,有两挂儿大车进了龙石大车店。

      此时,住进了客房里的那些个客人吃过了晚饭,可能也是赶了一天的道儿,有些个累了,但还并没有睡下,只是倚着那炕上自带着的被窝卷儿眯缝着,还有两个坐在那炕沿儿上,一边儿抽着烟袋,一边儿东一句西一句地扯着闲篇儿。

      一会儿,林硕推开屋门,朝客房里的那几个人瞅了瞅,说道:

      “老板子!还缺啥不?”

      老板子是中国东北人对赶大车的人一种尊敬的称呼。赶大车的人被称为车老板儿,当面的称呼就叫老板子。

      屋子里有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